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4000|回复: 88

[回忆录] 走向广阔天地(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彩色风筝 于 2022-10-17 11:23 编辑

   那一天, 电影院里坐满了我们将要插队落户的学生, 帷幕渐渐
拉开, 知青上台作报告。


  他说了在广阔天地里, 贫下中农如何手把手地教我们干农活,我
们最害怕的蚂蝗叮在我们腿上, 贫下中农教我们如何拍打蚂蝗,
让它掉下来。 到了农村水土不服,我们浑身都烂起来, 满身都是
烂巴子。


  大概内容就是这些吧, 总之,我们战胜了怕苦怕累的小资产阶级
思想,经过痛苦的磨练, 克服了一切困难, 和贫下中农一起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那时候, 没去过乡下, 对乡下的水田脑子里一点概念都没有。下
乡劳动在上海郊区, 没有水田,秋收是摘棉花, 最多是看到毛毛虫
好害怕。至于他说到烂脚,怎么烂法, 脑子里没感觉,不知道烂脚
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听过报告之后, 给我留下的直接印象就是下水田是很可怕的事。


  在这段时间里, 同学们来往也少了, 因为不上课, 偶然来家玩
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要好的同学开始都说,我们一起去, 到一
起互相有个照应, 我的好朋友小小和影,还有珊珊, 都表示这样
的心愿。


  大家打探消息, 把知道的情况互相交流。 那时候, 买来的地图
都被我们一遍遍地翻, 不厌其烦地翻, 都快翻烂了。 过去没有电
脑, 没有互联网, 都只有这样的办法, 慢慢对陌生的情况逐渐熟
悉起来。




  到云南建设兵团去, 种橡胶树, 吃糯米饭, 那里有大蚊子。觉
得吃糯米饭天长日久,受不了。每月有28元工资,可以自食其力,不
用父母亲养我们。但是上海到云南的路费要150元打来回, 150元什
么概念? 是将近半年的工资啊! 而且路上要坐五天火车, 四天汽
车, 像我坐车要晕车的人,怕是到了那里只有半条命了!还听说十
年一次探亲假。


  到黑龙江军垦农场, 除了吃杂粮受不了, 寒冷的天气也是一个很
大的生存挑战。现在,黑龙江能买到米了,那时候面粉都算是细粮,
同学们每次回来都要带一箱箱的米去那里, 杂粮吃到胃反酸。 不管
怎样,农场有32元工资, 不用靠父母, 还可穿军装, 对同学们还
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没几天, 这四个名额就给抢光了。


  余下的就是到黑龙江泰来插队落户了。泰来到上海,路费来回66元,
坐三天火车,下来还要坐很久的马车。 到了那里, 一个屋子两个知
青, 还有一个写字台。 同学们们想到有个写字台,聊起来有点兴致,
(可见那时候的条件多差) 天寒地冻, 吃杂粮, 这些都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没有工资, 听说农民的工分值蛮高,一天可以有两元钱,
究竟怎样, 没去过, 还是未知的。


  安徽, 全椒全班两个照顾名额, 再好我们轮不上。那里离上海最
近, 来回11元车票。 凤台是离皖南最近的地方, 属于皖北, 插队
落户下农村, 吃杂粮, 来回路费18元, 不算很远。 不过,那年头
淮河常常泛滥, 一受灾就麻烦了, 受灾的年份好多人去上海讨饭。


  颍上是淮北, 比凤台远, 淮北住的是草房,吃的是红薯干之类
的食物, 条件不容乐观。


        
  江西是个好地方, 很不错 。 但是好地方有地区的, 我后来在
赣东北确实是个好地方。 可是下放去的地方是赣南, 在南岭山脉,
离广东二十里路, 大山沟里。路上最快要走四天,慢点的话要六天,
因为那里的班车要两天一班, 赶上没有班车的日子,只好等在旅馆
里。来回路费61元, 不近, 听起来好近, 实际上一路的辛苦。
上转车, 等车, 好辛苦。赣南全南县,还算好, 我们离县城12里
路。我有个同学去的井冈山地区, 好像比我们近, 其实, 更远。
到南昌下火车, 坐好几天的汽车到赣州, 还要走90里路, 没有老
表帮忙, 都无法回家。


  不过江西劳作辛苦,每年种两季稻一季麦子, 把农田的季节排得
满满的。


手机随手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8人气值 +70 收起 理由
同舟共济 + 2 情真意切!
肖燕 + 5 赞一个!
红红的太阳 + 5 赞一个!
春归来 + 5
黄煌长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0-1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发表于 2022-10-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彩色风筝版主的回忆录——走向广阔天地(三)
发表于 2022-10-17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彩色风筝老友回忆: 走向广阔天地(三)下午好
发表于 2022-10-1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欣赏老友的故事。看起来你们当年面对未知的上山下乡还是做了很多功课啊!我们可不一样。全校一锅端,指定到某县某区某公社甚至某大队小队都是事先计划好的。而同学们对此一无所知,一杆子插到底,稀里糊涂就从青年学生变成了农民——只不过戴上一顶知青的帽子罢了。顺便说一下,从档案馆里保存的档案得知:当年的上山下乡登记表明目张胆作假!所有人的年龄都在实际年龄上加大一岁!我真不知道当年的执政者居心何在?难不成害怕日后承担使用“童工”的罪名?须知六八届中的同学有的当时还不满十六岁啊!
发表于 2022-10-17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乡插队前复杂的心情,权衡利弊时复杂的心态,描写的很真实、很到位
发表于 2022-10-17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彩色风筝版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回忆录] 走向广阔天地(三)
发表于 2022-10-1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美其名曰是知青,越看风筝老师的“走向广阔天地”越惭愧!天壤之别!在下乡期间坐火车从来没花过钱!惭愧!
发表于 2022-10-1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知青出身,插队吃农业粮九年半。好好,我做民办教师,从事英语教班,所以恢复高考就被宜春师专外语科录取,感谢邓小平,不看家庭成分,仅凭考分,进入高校,换了身份!
发表于 2022-10-1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艰难的日子都成了今天的财富。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0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