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土恋 于 2023-4-6 16:18 编辑
1968年10月,我告别了家乡哈尔滨,下乡到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在那里生活、工作了24个春秋。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北大荒。很多朋友建议我应该把这24年的知青经历写出来,应大家的要求,我写了《我的故事》,跟大家聊聊我的那些事。我这人大大咧咧,不细心,做过的事记住的不多。可能故事很梗概,很少文学修饰,但却是真实记录。
1、初到长水河
本人初到长水河农场时在八分场南北河畔留影
我原是哈尔滨市第三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哈三中是黑龙江省著名的重点中学,每年高考升学率接近百分之百,年年都为清华、北大输送优秀毕业生。我有幸在这所学校就读八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文化大革命两年)。 哈三中的教育,不仅让我学到了文化知识,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一生听从党安排”的道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发出后,我积极报名上山下乡。轮到我们这一批,接收农场是长水河和苏家店两个农场,可以任选。当时我们对农场一无所知,我想,还是“河”好些吧?于是就选择报名到长水河农场,使我一辈子与长水河农场结缘。为了互相有个照顾,同在三中读书的弟弟兴耀也和我一道来到长水河农场。 1968年10月28日,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上午,我们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哈尔滨,乘上北去的列车,傍晚,火车停在北安以北30里地的二井车站,随后又乘上蹦蹦车(拖拉机),足足奔跑了130多里,把我们拉到距离农场场部最远的长水河农场八分场。下车后,同学们百感交集,年小的同学忍不住哭啦…… 这是一个劳改农场(后来改为国营农场)。我们来之前刚刚把劳改犯撤出,处处还留下“劳改”的痕迹:高墙、铁丝网、岗楼、二劳改(劳改刑满释放就业的工人),等等,记得我弟弟给家里写的第一封信就把分场的高墙、铁丝网和岗楼都画上去了。 八分场处于小兴安岭余脉,这里有一个亮点,就是有一条南北河从这里流过,南北河是讷谟尔河的支流,水清,湍急,后来的日子里,知青们都喜欢到这里游泳、玩耍,南北河给这群年轻人带来了快乐,她至今还深深地留在知青们的记忆里,大家说,她是我们心中的河。
南北河景色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