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知青自强不息 于 2022-5-31 15:29 编辑
102、作文课
有知青网友戏称教师生涯为粉末人生,窃以为不仅形象而且生动之极。本人当年曾经有幸涉足此行当,尽管时间不长,个中甘苦却并不陌生,其中印象最深的恐怕非作文课莫属了。 作文,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是老生常谈。 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写作能力?不少同行都与我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虽对读书和写作都有极大的兴趣,无奈生不逢时,初中毕业突遇文革动乱,白白耽搁两年后被迫辍学上山下乡,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正是重返学校加油充电,如何能够解答这个难题? 命运偏偏和我开了个玩笑,求学不成反将我推上初中班的讲台。面对五十多双充满期待的饥渴眼睛,我只得竭尽所能,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和他们交流。否则,我就无颜面对力荐我的林老师了。 我的学生们比我更为不幸,他们整个小学阶段都处于动乱最疯狂的时期。语文对他们而言除了识字,就剩下背语录了。他们中成绩最好的仅限于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老三篇,而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则完全是一片空白。 名为初中生,他们的实际水平不过小学三四年级,有的甚至还要低。 我非常清楚,没有坚实的语文基础和大量的阅读支撑,学习作文只是空谈,提高写作更是痴人说梦。而基础知识和阅读量靠的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不懈学习。我无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为他们补完小学阶段就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更没有条件为他们提供阅读所必需的大量书籍。 怎么办?他们已经耽搁了五六年,如果继续稀里糊涂混两三年,毕业后他们与文盲、半文盲又有何异?那岂不害了他们一辈子么?我自作主张,索性抛开教材,教他们从最基本的应用文写起。 请假条、收据、借条、领条,这些简单实用的文体立刻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趁热打铁,我又教他们写信。 “老师,我想给爹妈写信,写么个好呢?”坐在最后一排的大个子同学问。 “就写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可以告诉他们你在学校里学习的情况和生活情况,还有你的想法也可以写。写信其实和说话一样,只不过听你讲话的人不在身边,你们是用笔和远方的人交谈。” “老师,我给我嗲嗲写信,信封上我嗲的名字后面是写父亲好呢还是写嗲嗲好?”另一个女孩提问。 “都不好。信封上的名字是写给邮递员看的,目的是方便他准确无误地把信件交到收信人手里。”望着同学们惊奇的眼神,我补充道:“应该写同志。” “同志?”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老实说,教这些学生很费劲。由于基础太差,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教他们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和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不厌其烦向他们解释“的、地、得”在行文中的正确用法。有时还要教他们一些书本之外的社会常识,比如五花八门的社会称谓,等等、等等。 批改作文于我而言是既头疼又快乐的事情。 对这些学生的文章,要想保留原义而不作删改几乎不可能。而某些敏感词语一旦随意划掉难免会惹来麻烦,稍有不慎极可能引火烧身。为了自保,我只得谨小慎微,甚至尽量不作眉批。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便仿效我中学语文老师的做法,只在每个错别字旁边画上半框(冂),要求学生查字典予以订正。 写评语更费脑筋,有的作文让人无从下笔,只好以“阅”敷衍了事。比如那位在课堂上提问的大个子男孩在家信中抱怨学校伙食太差,吃不饱饭;寝室里四面透风夜里有时会冻醒过来等等。他写出的正是我鼓励他说的真话和心里话,如果有人找茬,说我鼓动学生揭短,甚至上纲上线说是揭露社会阴暗面,再查我祖宗三代,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另一个学生舒某是公社书记的儿子,母亲是文盲,父亲工作太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孩子基础极差,数学老师一提起他就摇头叹息。我对他也是爱莫能助无法可想。每次批改他的作文就头大,他的文章总是错别字满篇,天一句地一句不知所云。 只有一次例外,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次作文与批林批孔有关,他的作文居然出现了大段通顺的文字。纳闷之余我很快发现了问题,断定此文绝非出自该生之手,而且显然是从报纸上东拼西凑抄袭而来。此外,文章段与段之间毫无关联,没有过渡和转换,而且有头无尾,让人莫名其妙。 最终,我从作文本内翻出的两张信笺上找到了答案,上面的文字正是舒某作文中的内容。不过,舒某并没有全文照抄,居然偷懒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交差了事。信笺的函头上是某某公社,我想此文必定出自他父亲之手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见过笨的,没见过他儿子这么笨的。你抄完后至少应该把底稿藏起来呀! 我还能说什么呢?除了批“阅”我又能写些什么呢? 我没有声张,也不能声张,就是对我的好友林老师也闭口不谈此事。我很担心有人来查学生的作业,担心自己稍有疏忽授人以柄。 幸运的是整个代课期间从来没有人过问我的工作,甚至没有同事和领导来听过我讲课。初一班语文科的教学计划包括考试出题全凭我自己做主。我深信离地三尺有神明,尽力不要误人子弟,我必须上良心课! 无论如何,每当看到同学们有丁点进步,我都会倍感欣慰。在为他们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我真正感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不得不逼着自己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自己有限的文化水平,并由此尝到了教学相长的愉悦。 这在我的知青生涯中不能不说是大有裨益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