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可爱老人网 返回首页

东新街的个人空间 http://keai99.top/?20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青藏高原的回忆(8)

热度 1已有 2972 次阅读2014-9-29 06:02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回忆(8) - fangxin6151 - 方欣的博客 

六、北京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里想您照路程……

                                ──任红举 词,时乐袭、彦克曲

 

这首歌是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插曲,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成了表达红卫兵想见毛主席的歌声。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纷纷搞起了大串联。红卫兵都是些中学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提出要“罢课闹革命”。为了表示他们的革命决心,他们要向当年红军长征那样,去搞“革命的大串联”。他们或步行,或乘车(当然不买票),分别去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革命圣地,为的是“缅怀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业绩……”。最后还是去北京的最多,因为到了北京,就有机会见到“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全国数以百万计的红卫兵先后到了北京,总要有人接待。于是国务院决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中,抽调一部分干部负责接待。

1966年7月29日,父亲接到“青办政干令字0389-0388号”命令:免去他茶卡兵站政治教导员的职务。

正好总后要抽调一部分干部到北京,去接待“毛主席请来的客人──红卫兵”,要求是“根正苗红”的优秀政治干部去。我父亲在当雄兵站时曾有过一段辉煌,刚好符合条件,而在茶卡兵站的工作又不力,所以被抽调到北京去“给毛主席当接待员”。

1966年12月17日,父亲“转业”到了北京。21日到达北京接待处(国务院所属),地址是太平街甲8号。24日晚上,有关方面给父亲等参加接待红卫兵工作的“转业军人”作了一场报告。报告人首先介绍了北京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情况,然后谈接待工作。

报告人说:红卫兵来北京是来看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接待好红卫兵是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它的内容包括在北京的住、食、医疗、宣传、领袖接见、参观、交通等等,这些都关系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能否顺利进行,也是对我国军民备战、备荒的一次大演习……

12月26日,接待办的一位同志还给父亲他们讲了一些具体“经验”。他说:接待工作要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抱着向群众学习的指导思想去做。红卫兵最相信党,最听毛主席的话。他们敢于革命,敢于胜利,具备了不骄不燥的革命精神。在大串联中,他们有桥不走去渡河,平地不走去爬山,有现成的饭不吃自己做……跋山涉水,一天行军七八十里,一边走一边宣传毛泽东思想,与广大的工农兵接触……

父亲到了北京,工资有所降低。当时父亲的工资级别是行政17级,在北京只拿98元。他原来在茶卡兵站时基本工资是110元,还有高原补助50元,每月可拿到160多元。总后勤部准备将父亲这样的一批军人按转业对待。大家都有些意见,因为都是拖家带口的人了。

父亲在北京的工资降低了,开支却更大了。因为北京距老家很近,不断有亲戚、乡亲来访。当时我姨母也在读中学,也是红卫兵,“大串联”到北京正好遇见我父亲。父亲给她买了鞋、袜子。小姨给我父亲洗了衣服,拆了被子。和姨母一起的那个叫黄志兰的女同学,还穿上我父亲干净的旧军装,在屋里来回踏步、炫耀。那时红卫兵早餐一人一个鸡蛋,姨母舍不得吃,留着我父亲吃。姨母返回前我父亲在饭馆买了3碗面条,让姨母吃两碗,自己吃一碗。但姨母说什么也不吃两碗,当时生活显得非常紧张。

家庭生活紧张,政治生活也紧张。父亲刚开始接待红卫兵时,是不戴领章帽徽的。后来在上访人员的队伍中,有一只由转业军人组成的造反派组织,叫“红旗军”,也是只穿军装,不戴领章帽徽。这个组织后来被定为“反动组织”,于是有些红卫兵就把父亲那样搞接待工作的一些干部也误当成“红旗军”。有些接待人员还被无辜地抓了起来。

后来据说是周恩来总理了解到此事,专门接见我父亲这一批接待工作人员,给大家表示了歉意,并时指示部队有关方面:为了工作方便,凡从部队抽调的工作人员,一律穿军装。工资待遇仍按所在部队标准,等接待工作结束后,仍回原部队。总理的关怀,极大地调动了父亲和他那些战友们的积极性。

1967年3月30日,父亲接到母亲在西宁发来的电报,让父亲立即返回西宁,因为孙红妹病危住院。当时父亲正处于等待工作期间,没有回去。到了4月7日,父亲又接到母亲和表姐彩莲的联名来信,说上一次发电报时小红(孙红妹)已经不在了。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孩子已经一岁多了,胖胖的,大大的眼睛,说走就走了。父亲只后给母亲写了封回信,安慰母亲一番,自己振奋起精神,又投入到紧张的接待工作中去了。

1967年4月24日,舅舅王英林起程前往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在此之前,舅舅开车到北京石景山来拉过大炮,也和父亲见过面。

1967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知,内容大意是:

为了保证各地代表团来京会谈顺利进行,有利于中央对各地问题的解决,中央要求各地代表团中有争议的双方能够达成协议,保证以下六条能在各地实现:

1.不上街游行;

2.互不打架,互不冲击;

3.不抓人,不扣人;

4.不阻碍铁路、公路、轮船运输;

5.不动员农民进城拦路、拦车;

6.不夺枪,不开枪。

达成协议后,双方应立即用电话通知回去,保证切实执行。

文化大革命中,军队系统也搞“大批判”。1967年7月21日,在海军大院搞了一次批斗活动。当时被“揪出示众”的有彭真、薄一波、张爱萍、肖尚荣、许光达、廖汉生、苏振华、杨勇等一批老将。

父亲在哪里工作,我们也随后到哪里安家。1967年,我家随着我父亲又到了北京,当然家具还都在茶卡放着,只有妈妈、我和两个妹妹乘汽车、火车到了北京。

父亲所在的红卫兵接待站,设在北京东城区新中街接待站,距工人体育馆不远。这个接待站隶属于国务院,是利用新近竣工的十几栋居民楼作为客房的。我见到许多房屋内的墙上,留下了红卫兵洒脱的笔迹,有标语口号,也有豪言壮语。

在北京,母亲曾带我一起,乘军用卡车到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景点去参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日游”。

在北京,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电视。那是父母带我到街上一家专门看电视的场所,看一次要花5分钱。当时的电视机体积较大,是电子管的,黑白图象。我们看了新闻后,还看了一个故事片。

令人印象较深的是,我在北京看过几次展览。一次是《百万农奴站起来》,专门展示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处在奴隶社会,所以比较残酷:奴隶主将奴隶的人头骨做成喝酥油茶的碗,将大腿骨做成可以吹响的号角,还有那晾干的人皮、药水泡着的眼球……让人毛骨悚然。还有一次是展示文化大革命武斗中的一些刑具、血衣,看上去就像是战争年代留下的物品。当时武斗人员有一句反动口号:“**万岁!”这真是我们国家的悲哀。

我们到北京后不久,就抽时间回了一趟老家。

1

握手

路过

雷人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发布主题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4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