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2-6-10 17:28 编辑
从冀州村庄的建立 说明朝的“大移民”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有412行政村(建制村.下同.含滨湖区代管的村庄),经过作者认真统计发现,计有222个村庄是因为明朝时的“大移民”(也称为“大迁民”)而迁移到冀州建立的,称谓“移民村”,占全区总村数的53.9%。这些还不包括从上述“移民村”再迁移到冀州其他地方建村的村庄。 冀州“移民村”,涉及到全区全部11个乡镇,其中,冀州镇、官道李镇、码头李镇、南午村镇、北漳淮乡和魏屯镇6个乡镇的“移民村”占总村数的65%以上,占比最高的北漳淮乡为90.5 %、魏屯镇为89.7 %。 下面说说明朝“大移民”的情况。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12月下谕,进行“大移民”。 移民,就是把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富足、地狭人众的山西省居民,迁移到因战争、灾害造成的人口少、经济差的各省去居住生活生产。 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达18次之多,持续了近50年之久,被迁移人口达到近百万,涉及812个姓氏。是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空前绝后、非常罕见的官方移民。 移民,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今洪洞县城北棘针沟内的广济寺)下,设局驻员,为移民登记造册,发放川资凭证,由官兵押解赴各省州县定居。 大槐树上,有一个个老鹳窝。移民们拖儿带女上路了,故土难舍,忍不住频频回首,再看一眼故乡。路远了,村舍看不见了,映入眼帘的唯有那棵巍峨的大槐树和错落其上的一个个老鹳窝。故移民及后代乃至如今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据传说,脚的小指甲有裂纹就是移民后裔;如厕称谓“解手”也是缘由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