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知青自强不息 于 2022-5-3 19:56 编辑
77、转点
转点是转移知青安置点的简称。此举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插队,从而通过新的人脉关系达到早日跳出农门的目的。应该说这不失为一条曲线返城的捷径。 一九七一年秋,正当我们从招工招生离开农村的同学身上看到一线返城希望的时候,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发生了。人们不敢相信,老人家钦定的接班人公然反叛,顷刻间从权力的巅峰折戟温都尔汗。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有消息传出,国家三年之内停止招生招工。这对我们不啻晴天霹雳,蓦然将我们这些留守知青的返城美梦击得粉粹。 有关九一三事件的中央文件传达后,公社以大队为单位组织全体社员开批判大会。尽管我作为唯一的知青代表发言,申讨《五七一工程纪要》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的论调,但内心却深以为然,只是不敢在人前流露半点罢了。 此前,全大队两个知青点的12名同学除我之外都已经成功返城,只有我还必须继续重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乏味生活;还必须继续忍受夜不能寐的折磨;还必须继续承受前途无望日以继夜的精神摧残!怎么办?我反复问自己。 此时,有门路的同学纷纷转点悄然离去。万念俱灰,我也动了转点的念头。于是提笔向亲友求助,告知我的处境和打算。虽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我还是一再安慰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争取一下总比坐以待毙强吧? 母亲最先支持我,并且四处托人为我寻找接收点。 半年后,在贵定县城供销部门工作的堂叔才有了回音:“距县城十多公里的某个公社有生产队答应接收你,条件是你必须在当地担任民办老师,至少两年内不得再次转点离开。如果同意,半月内尽快赶到彼处与他们见面详谈。千急!千急!!!” “尽快赶到彼处”字样的下方还加了一串着重号。 我还来不及高兴,那信末的落款和信封上邮戳的日期就让我倒吸口凉气——此信在路上竟然走了两个多月! 两个多月!天知道其间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此刻我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按对方的要求赴约了。 就像濒临溺毙的人,我拼命去抓近在咫尺的救命稻草却力不从心,而那封信就像若隐若现的稻草,越飘越远。 我不死心,依然心存侥幸托故向队里告假,动身前去碰碰那有可能改变处境的运气。 贵定县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黔中重镇”和“贵阳门户”之称。距省城贵阳仅80公里左右,黔桂铁路和正在修建的湘黔铁路在这里交汇,是一个交通极为便利的县城。 贵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一个尊师重教崇尚文化的古城。如果能够如愿转点到这里教书,对我来说不仅能够免除80%的旅途劳顿,而且可以摆脱繁重的生产劳动,获得大量的时间从事我喜欢的自修,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啊! 堂叔对我的姗姗来迟非常恼火,絮絮叨叨埋怨我拿自己的前途当儿戏,责怪我耽误了那么长的时间,根本听不进我的解释和分辩。不过,他依然请假陪我前去接受考察。 叔侄俩沿着河边的公路走出县城,我暗想此行凶多吉少,心不在焉地回答堂叔的各种问题。老实说,我自信能够胜任小教甚至初中的教学工作,关键是能否获得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堂叔的责怪不无道理,我们还没到达目的地,在半道上邂逅的知情人明确告诉堂叔,他们所需的民办老师一个月前就已经上任了,因此不再接纳任何知青。 此后,各处反馈的信息如出一辙:无法接收。我对转点彻底死心,继续日复一日在湘黔边陲忍受前途渺茫的精神煎熬。
多年以后,母亲才告诉我,其实当年也不是没有转点的机会,只是对方开出的条件竟然是要我到那里入赘当上门女婿,那无疑意味着将我变成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子孙孙承担修理地球的重任,永无出头之日了。 母亲断然拒绝了对方的条件,对我只字不提此事,而且对那位出此馊主意的“好心”朋友一直耿耿于怀心存芥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