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回忆录] 【足迹】15、书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您弄错了,在农村哪里来的书啊?我曾经阅读的大量书籍全部是下乡前(文革停课期间)从邻居简老师处借到的。至于现在,我的情况也比老兄好不到哪里去。老眼昏花,看到大部头的书就头大,彼此彼此。哈哈,老兄不必自责,顺其自然,快乐每一天,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祝一切好!
——自强不息回复西岭望雪2011-7-4 17:12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还能看到外国小说就很不错了,很羡慕楼主。当时除毛著以外的书都是封资修。普天之下,非毛即
——湖南知青网楚风2011-7-6 08: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关注和点评!当年我的确很幸运,能在动乱的岁月里避开文革的喧嚣,躲在家里读书,完全得益于碰上邻居简家林等好老师,感谢他们在特殊年代为我提供的精神食粮!
——自强不息回复楚风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饥饿笼罩全国之时,得一碗盐水菜汤我们就吃得津津有味。现在书籍汗牛充栋,我们却只上网看电脑———近乎奢侈。不能不说是遗憾。这种上网快餐式的攫取精神食粮,可能少产生无数深刻的思想者啊!
——湖南知青网顾月影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头、缺书啊!我们是集体插队,一个小小的生产队一共三十多户当地人,却有148个上海知青、十多个上海下放干部。贫下中农不会干涉我们,当地干部、包括公社干部大都很淳朴,会护着我们。有些知青从上海探亲回来就带些当时上海悄悄流行的手抄本、大家相互传着看。我看过手抄本《第二次握手》
——新浪网友上海周忠明2013-4-5  10:4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上学时常说的一句话“书是知识的源泉”。苦中求乐,书也是快乐的源泉。
——新浪网友天敌乙013-6-9  23:38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乡生活挺枯燥,书籍帮忙可不少,
看书讲书日常趣,现实情形书中照。
——龙行天下2013/5/21 8:04:00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下乡后,可看的书极少,像自强不息朋友这样口述文学作品内容,像听评书一样,是知青获得精神食粮的一种途径。到了插队后期,还出现了手抄本。
      我所在的公社,在宋代是全国雕版印刷中心之一,所刻印的书籍称为麻沙本,在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麻沙本数量最多,名声最大。当年麻沙本广泛流传,无远不至。不过到了插队时,古代的图书之府却是一书难求。只有知青带下乡的寥寥几本旧小说。邻队知青有一本苏联小说《真正的人》,讲述苏军一位无腿飞行员的故事,被我借来,看完后未及时归还。后来另一个大队的知青来串门,被他借走。书的主人知道我把书转借他人后,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看样子心中颇有怨言。因为要想物归原主,几乎不可能。
——中知网友麻纱老农2013/5/21 9:0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强不息老兄看了很多书,写文章落笔有神,书写流畅,甚为羡慕,敬佩!实不相瞒,我年轻的时候不喜欢看书,现在一写文章才知道,自己胸无点墨,落笔无章,深感惭愧和遗憾!老兄多多保重!
——挚友孙伯江2013-5-21 16:19:00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伯江兄弟您好!您的谬赞让我愧不敢当。和您相比,我真的无地自容。自从在中知网与您相逢、相识、相知以来,每当我感到身心疲惫想歇一歇的时候,每当我疾病缠身试图放弃写作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身残志坚的您,顿时羞愧不已。毫不夸张地说,您就是我心中的保尔·柯察金!当年,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我走过了坎坷的知青岁月。而今,是您,激励我完成《足迹》的写作、增订和编辑。细心的您屡次为我指出错别字,而且为照顾我的面子总是用短消息告诉我,让我感动不已。原谅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您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在此向您深深地鞠躬致谢!兄弟保重!保重!!保重!!!
——自强不息回复挚友孙伯江2013/5/22 10:48:00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9-20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