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4786|回复: 40

掌握运动健康知识,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都在慢慢退化,免疫力逐渐降低,各种各样的疾病也随之而来。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一不注意就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掌握一些重要的健康知识,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1、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
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午餐约40%,晚餐约30%,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3、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4、及早戒烟,限量饮酒
戒烟越早越好。如饮酒,应当限量,避免饮用45度以上烈性酒,切忌酗酒。


5、保持良好睡眠
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应当及时就医。如使用安眠药,请遵医嘱。
6、定期自我监测血压
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早、中、晚各1次)。警惕血压晨峰现象,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7、定期监测血糖
老年人应该每1~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 7.0%~7.5%即可。 
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控制油脂、盐分的过量摄入,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9、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及早送医
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偏盲,语言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必须拨打“120”,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10、重视视听功能下降
避免随便挖耳;少喝浓茶、咖啡;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的适应证;力求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听力下降严重时,老年人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诊。
11、重视口腔保健
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尽早恢复咀嚼功能。 


12、预防跌倒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室内规则摆放物品,增加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13、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过量体育锻炼,尽量少下楼梯,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通过步行或跑步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14、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长期站立、蹲位、负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
15、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疏导
一旦发觉老年人出现失眠、头痛、眼花、耳鸣等症状,并且心情压抑、郁闷、坐卧不安,提不起精神,为一点儿小事提心吊胆、紧张恐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等或心情烦躁、疲乏无力、胸闷、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晕头痛等抑郁症早期症状,要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16、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多数起病于65岁以后,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等。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突出等早期症状,要及早就诊,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17、合理用药
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掌握适应证、禁忌证,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麻醉药、消炎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等。不轻易采用“秘方”、“偏方”、“验方”、“新药”、“洋药”等。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暂时停药,及时就诊。  
18、定期体检
老年人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积极参与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高度重视异常肿块、肠腔出血、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去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发现癌症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早发现、早干预慢性疾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疾病风险。保存完整病历资料。 


19、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
卡上注明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属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患有哪些疾病,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及就地进行简单急救要点,必要时注明请求联系车辆、护送医院等事项。  


20、积极进行社会参与
结合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随着年龄增长,机能衰退,各种慢性疾病难免缠身。比起青壮年,老年朋友更容易面临健康问题。
但是,有点小病痛就是「不健康」吗?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什么才是「真健康」呢?
随访助理为大家介绍一下「健康老人的 5 大标准」。


标准一:没有大病,小病稳定
1. 没有大病
没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中风)、肾功能衰竭等。
机器运转时间长了,零件会磨损、老化、生锈,我们的身体也如此。随着年龄增长,心脏、肾脏、大脑等器官都会衰退,但如果没有导致明显功能异常,也能算是健康。
2. 小病稳定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
上面提到的疾病简称为「三高」,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只要注意控制是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的。
(1)血压
  • 普通高血压人群血压应降至 140 / 90 mmHg 以下;
  • 糖尿病或伴有肾脏疾病的人群应控制在 130 / 80 mmHg 以下。
(2)糖化血红蛋白
  • 非糖尿病患者,5.0%~6.0%;
  • 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6.0%~7.0%。
(3)血脂
对于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来说,血脂水平的合适范围是:
  • 总胆固醇 < 5.2 mmol/L (200 mg/dL)
  • 低密度脂蛋白 < 3.37 mmol/L (130 mg/dL)
  • 甘油三酯 <1.70 mmol/L (150 mg/dL)
如果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话,血脂应该控制到更低的水平。


标准二:生活方式良好
这是持续健康的基石,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 不吸烟
吸烟的朋友尽早戒烟,同时还要远离二手烟。
2. 慎饮酒
不要酗酒,最好戒酒。
3. 合理吃
简单总结,每天的饮食应遵循「十个拳头原则」:
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
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包括粗粮、杂豆、薯类等主食;
两个拳头大小的奶、豆制品;
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水果。
4. 不肥胖
衡量肥胖与否的指标是身高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指数 = 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
老年人的体重指数应在 20~25 之间。
5. 勤锻炼
每周至少 5 次中、低强度的运动,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广场舞、做家务等。


标准三:生活能自理
靠自己而不需别人协助,能完成日常基本的生活行为,比如吃饭、穿衣、步行、上楼梯、梳妆打扮、洗澡、上厕所等。
标准四:智力正常
能清楚知道目前年月日、季节、居住地。能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
标准五:心态健康
能认识并接受生理、社会关系的变化。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即使是高龄老年人,也能主动做些简单家务,有积极处事的态度。


以上五大标准,你达标了几项?如果都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健康老人!如果没有全部达标,是哪一项差一些呢?
了解这些标准,从现在做起,对照自身,改善生活方式,让健康一直持续下去。
别忘了把文章分享给朋友,让他们也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健康老人。
【随访助理公众号】:因为在乎,所以在意;因为在意,所以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知道不同年龄、性别、体重、职业的人所需的体检侧重点会有所不同。那7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项目有哪些?

北京民众体检中心的医生指出:老年人体检非常好重视以下几个项目的检查:

1、心脑血管检查。这是老年人体检的重点。测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诱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心电图检查,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心律失常等,年纪很大,没办法跑活动平板者,建议做个心脏彩色B超;颈动脉B超,可检查出血管是否发生病变。

2、查血糖和血脂。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尤应注意此项,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很能说明问题。

3、检测骨密度。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4、肝、胆、胰腺B超及胸透。肝、胆B超可对肝、胆的形态进行检查,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由于这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所以老年人可进行多次检查。胸透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常年嗜烟的老年人更应该定期做胸透检查,对无症状的早期肺部肿瘤,这是较佳初筛手段。

5、查眼底。可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可通过查眼底反映出动脉是否硬化。

以上就是北京民众体检中心专家为大家介绍的7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项目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解答了。
发表于 2021-4-1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发表于 2021-4-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快乐大歌的介绍!努力做个健康的老人。
发表于 2021-4-17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掌握运动健康知识,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发表于 2021-4-1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快乐大歌老师的介绍!掌握运动健康知识,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0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名医生王敏清在养生保健方面可谓是大有心得,很多养生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王敏清。

50年没得过感冒!
60年体重没有变过!
心电图跟教科书上的一样!

王老自豪地说:“很多年轻人身体都没有我好!这是有量化指标的。我50年没得过感冒,60年体重没有变过,心电图跟教科书上的一样,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王老身高170厘米,21岁时体重为60公斤。此后,不论在生活富裕的日子里,或是在苦难年代,他的体重始终保持在60~64公斤之间。

一生未长过蛀牙,82岁的时候还有24颗牙;血压也很稳定,全都正常,每年变化幅度都不大。


▲2002~2016年王敏清15次年度体检结果

六个保健方,用了一辈子

50年没得过感冒、体重60年不变,88岁看起来像60多岁,王老是怎么做到的呢?总结起来,其实就6个保健方。

01.

吃什么无所谓,

关键是要吃七八分饱

过去行军打仗吃不饱,医疗条件不好,青霉素整个延安只有几瓶。反观现在,人们吃得好、住得好、行得好,可大多数人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疾病越来越多。

这是为啥?因为人太过讲究了!“首先不要愧对嘴。我爱吃肉,而且还喝酒。喜欢吃的得吃,但是不能傻吃。吃什么无所谓,关键是要吃七八分饱。”

如何把握七八分饱,王老建议,到下一顿吃饭前有饥饿感即可。如果下一顿前不太饿,就说明上一顿吃多了。

怎么吃

吃得少一点。每餐七分饱为宜,饭前喝汤,有助于减少食欲。

吃得杂一点。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该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中医也一向倡导副食宜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并认为这是长寿的一大秘诀。肉类食物中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这一条腿的是蘑菇,中老年人可以吃一些蘑菇,每餐的搭配应该是一荤一素一菇。

吃得粗一点。长期单一细粮摄入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和消化功能减弱。此外,适量增加粗粮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皮炎、便秘等问题。

吃得淡一点。“淡”即是饮食清淡,限盐、限油、限糖。

吃得慢一点。孔夫子说“食不语,寝不言”,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专一,吃饭就是一心吃饭,细嚼慢咽,慢慢品味,每口饭菜咀嚼30~50次会让你更长寿。

02.

动物、动物,
不动怎么行!

动物、动物,就得多活动;不动?那就死得快!有句话叫“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有多少人做到?

多活动,不贪图享受,保护自己的功能,才能健康长寿。这比你先大口大口不节制地吃,结果三高了、肥胖了,又挖空心思减肥这样瞎折腾要好得多。想健康,就得对自己狠点儿。

我经常步行、坚持体力活动。平日,只要不赶时间、不提重物就不乘车(免费车也不坐);上楼,尽量不坐电梯。

王老78岁时给101岁小学老师拜寿,到的早没事儿,就慢慢爬上了22层,一口气登上了22层楼,还不觉胸闷气短。

不过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玩命,更不能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


怎么动

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走路要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150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提醒:早上锻炼的话别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森林空气质量也较差。另外,临床病例显示,冬春季节的上午八九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此时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别一味追求苦练。很多老年人都认为,体育锻炼有痛苦才有效果。这种“苦练”的运动模式,是老年人锻炼中一种最危险的错误观念。如果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在运动中出现疼痛、眩晕、胸闷、气短等症状,应立即终止运动,并及时就诊。

03.

睡好觉比吃好饭更重要

最好的睡眠是每天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我每天晚上十点上床,十点半入睡,通常睡7~8个小时。如果做不到,起码也要保证24小时之内有一个睡眠周期。

不要因为任何理由耽误睡觉。人一天不吃饭没关系,但要是一天不睡觉,体力和免疫力都在下降。只有保证了睡眠,才能保证老天爷给你的天然防御系统,才能有很好的免疫力。现在很多年轻人过劳死,都是因为长期熬夜,长期透支。


怎么睡

在每晚亥时(9点~11点)入睡最好。

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而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睡如弓”能够减少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让人感觉轻松舒适。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

早晨最好6点起床,有助于生发阳气。

如果前一晚睡晚了,最好也在7点前起。中午也要小憩半小时。

如果有失眠的情况,不妨晚上用酸枣仁泡水喝,最好是在睡觉前的半小时左右饮用,能在催眠效果最佳时候入睡。

04.

出了问题就想靠药物解决,
这是行不通的

王老说,免疫系统是人体保卫系统,“说白了,它就是和疾病打仗的”。

千万别有点小病就吃药、挂水,须知“是药三分毒”,翻开《中国药典》,哪种药没有毒副作用?原本应该让免疫系统克服的问题,让药物去克服。病可以痊愈,然而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不但没有得到锻炼和增强,反而被药物损害。

十年前,我患上了喉癌,手术切除了四分之三的声带。术后,我一没放疗,二不化疗,甚至也没有吃药。靠着老天给我的免疫系统,我就打赢了这场仗,我不能容忍放化疗杀死我那么多健康的细胞。(编者注:是否需要放化疗,建议根据病情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不要羡慕别人公费医疗、免费看病,要我说,都不是好事,没啥可羡慕的。免疫系统就是和疾病打仗的,你就让它去战斗,越战斗它越强大。

三招激活免疫力

每天喝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或吃一些酸奶酪,能增加肠道内“好”细菌的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感冒和流感概率。

常吃大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防止心脏类疾病。大蒜中的大蒜素能抑制人体内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伤。

常喝蜂蜜水、姜水、柠檬水,蜂蜜中的抗氧化剂有助提高免疫力;生姜是天然的镇痛剂和解毒剂,有一定对抗感染、消灭流感病毒的作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氧化性。

05.

老年人要有事儿干、找事儿干

用则进,退则废,老年人要有事儿干、找事儿干。即便退休了,也千万不要闲下来,人的身体有很大的潜在能力,要不断用它,它才能好;如果不用,各方面的机能就会退化萎缩。

王老离休20年来,不断应邀参加社会活动,觉得把养生保健的知识教给大家,比把它带进棺材里值。他自觉思维与言谈尚不糊涂,而且常用手机收发短信,还用电脑写作、上网、收发电子邮件。

怎么玩

退休后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爱好,否则你会迅速被衰老。你可以报老年大学,也可以和朋友邻居跳广场舞,什么爱好都好,就是别老宅在家。

比如:

摄影,让大脑老得慢。老年人参与摄影,能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在摄影活动中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举多得。

唱歌,使人心情舒畅。唱歌时一呼一吸,能锻炼人的心肺功能;唱歌要记住歌词,可使记忆力得到锻炼;唱歌还能使人心情舒畅,消除孤独感、寂寞感,有助于健全老年人的心理,减缓精神与智力的老化。

养花,延缓记忆减退。花草能给人带来愉悦、活力和希望,能美化家中环境,更能带来健康长寿。加上养花草的成本可大可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控制,非常适合中老年朋友。养花草不是简单的活,需要学习养护技巧,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延缓记忆减退。

06.

要想健康,就应当遵循大自然规律,不能太讲究。该吃饭时就吃饭,该休息时就休息,多到户外体会四时变化,少坐家中克服四体不勤。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们应当多晒晒太阳!

现在人们夏天怕太阳,冬天怕风吹,虽然吹空调是舒适了,但完全没有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恒温的地方呆久了,会使身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一旦有流行病爆发,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人将首当其冲被病毒侵袭。这就像花房里的花朵,在室内开放得何其绚烂,可一出温室就会死去。

怎么晒

常晒太阳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危害。上午十点、下午四点阳光中紫外线偏低,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可避免伤害皮肤。每次晒太阳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晒完后可以搓热双手,按摩脸部,清心安神、舒缓疲劳。晒太阳背光而坐最好,因为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其实养生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关键看是否重视。要记住,不要轻易伤害你的身体,它是多少钱财都换不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0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这是大话西游经典台词。

人们对自己健康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前天一个朋友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询问其母血压不稳该怎么办,详细询问了病史,发觉该患者血压控制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很多高血压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半年前就诊的一个典型高血压导致心脏严重损害的患者,希望通过这个实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老王,63岁(化名),半年前的一个夜里突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到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经过积极抢救,患者症状缓解,但由于发生了心衰,患者不能从事较大的体力活动,生活质量较差。

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今天,63岁可能算是个中老年。刚刚退休不久的年龄,本应该到处走走看看世界,但对老王来说目前失去了机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结果,一起回顾一下老王都经历了什么。

6年前,老王第一次发现高血压,当时老王自觉头胀、头痛,到社区诊所测量血压160/95mmHg,当时吃了一片降压药(具体不详)后好转,之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症状老王没有在意。

5年前老王再次出现头痛,测血压175/85mmHg,到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医生建议老王应定期服药,老王这回也重视了,开始吃药了,偶然间老王的一个朋友也是高血压,吃的一种叫替米沙坦的药,效果不错,所以老王也换用了该药,一直服用至今。

5年来,老王偶尔测量血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血压高于150/90mmHg时,自己就在加服用一次替米沙坦。

3年前,老王体检时做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略肥厚,其余未见异常,到某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患者年龄超过60岁了,血压可以放宽,高压只要不超过150就可以,定期体检。老王之后因为没有什么症状,平时每天测一次血压均在140-145/80mmHg左右,所以老王一直按原量坚持服药。一直到心衰发作,老王一直服药。

很明显,老王经历了典型的高血压并发症的进展过程(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直到老王出院,自己仍然不理解,高血压药也吃了,血压控制也算理想,为什么还会出现并发症。

实际上老王发展成心力衰竭并非偶然,在其6年的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存在6个错误做法,才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错误一、没有症状不吃药

高血压是慢性损害疾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早期一般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气急、心悸、耳鸣等典型症状,可能并不严重。很多患者高血压很多年出现了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所以,发现高血压一定要及早治疗,把高血压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老王的错误:老王在6年前就发现了高血压,而1年后才开始治疗。

错误二、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

很多患者吃药后血压控制不错,认为高血压好了,或者担心再吃下去血压会低,就把降压药停了。这都是错误的做法。首先高血压病不会治好,血压正常是降压药物起作用了,而不是治愈了。中断降压药物,心脑血管并发症发作几率会翻倍增高,而且降压药吃一段时间就达到稳定状态了,每天一次药是为了补充前一天代谢掉的那部分药物,不会导致血压更低。

老王的错误:6年前血压高,吃过一次降压药物,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没有症状了,就觉得高血压好了,这也是后期出现室间隔肥厚的重要原因。

错误三、“药”,别人吃的更好

有一种事情叫别人家的“最好”,服药也是如此。很多人发现亲属、朋友吃的降压药物比较好,感觉效果不错,也买来吃,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科学的。

降压药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每种降压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应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降压药。

老王的错误:听朋友说替米沙坦好,就自己买来吃,替米沙坦对严重肾功能不全,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下的患者是禁忌的,所以药一旦选错,不但降压效果不好,还会出现更多并发症。

错误四、降压不达标

高血压患者,不但应积极控制血压(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而且应治疗达标,如不能达标将等同于未治疗,高血压损害仍然继续。我们所说的达标是指血压值降低达到的标准。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把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当时存在很多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压降到130/80 mmHg会更好,包括老年人。

2020年2月26日,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高血压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研究(SPRINT)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糖尿病和心血管高风险的中老年人群中,血压降至120mmHg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7%,强化降压可将寿命延长6个月至3年。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降压受益会减少,但即便是80岁开始降压,强化降压组患者的生存期也明显延长。

老王的错误:老王降压标准仍然采用60岁以上血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这是以前的标准。目前认为,如果没有不适,血压应降至120mmHg,至少不能超过130mmHg,这样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错误五、血压高除了吃药,不做任何检查

一旦发现血压增高,很可能已经得病很长时间了,已经有一些重要脏器发生了变化,所以发现高血压后应马上去做检查,及早的发现高血压是否使我们的重要器官产生了损害,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特别是选择针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控制并发症。

老王的错误:发现高血压后没有做相关检查,未早期发现器官的损害,及时的给予纠正。

错误六、血压测量不正确

每个人24小时内血压时刻都在变动,正常人血压在早6-10点,下午16-20点出现两次血压高峰,其余时间血压偏低,即便你是180mmHg以上的3级高血压患者,一天中也可能出现130mmHg的时候,所以偶尔测一次血压如不能在血压高点测量,便不能发现血压增高,耽误了治疗。

目前要求高血压患者应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分钟,然后取平均数。如果更换降压药物,应在药物变动2周后获取1周的血压值,并交给医生评判。

老王的错误:偶尔测量血压,自觉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实则未必。

如果老王能在犯下6次错误前,有人给他纠正,就不会有这样结局,这是血的教训,请转告给身边的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多补充营养

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血脂的预防治疗中,伞形酮、丁基苯酞等物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中,这其中的佼佼者:芒纯子中所含的这些物质较高。很适合长期食用,降低血压、血脂,促进血液流通,预防动脉硬化、心脑梗等病发症。我们在家,可以将芒纯子开水冲泡后饮用,很适合日常生活补充。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寿命久,老人忌“五久”!这5件事做多影响身体健康
北青网2021/03/28 13:46
人人都喜欢“长长久久”,健康要长久、幸福要长久、寿命要长久……可是,老人一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走下坡路,想要真正的长寿,这些事千万不能做“长久”!


行走不能太久

原因:老年人全身肌肉和关节都在减弱,体能也开始下降,走起路来肯定没有年轻时那样灵活自如,体能恢复不过来就会感到很累。

有很多老人认为多行走对身体有好处,有的一天暴走多则上万步,这样是不科学的,长期下来会出现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严重损伤,从而导致关节肿胀、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艰难等。

建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坚持轻负荷锻炼40分钟即可,步行速度不宜过快。

步行时要选择平坦的道路,穿防滑功能好的布鞋或运动鞋,走路时戴上护膝用具,可避免摔倒造成骨关节损伤。

站立不能太久

原因:老年人站立时间长了对腿部血液循环很不利,长此以往的话会造成腿部静脉曲张之类的疾病。

尤其对于有“三高”的老人来说,如果站立久了,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这样很容易诱发中风。

建议:老年人平时一次站立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站立久了,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下。

晚上最好躺着,把脚跟垫高,使腿高于心脏的水平线,利于血液回流到心脏,缓解久站导致的血液回流不畅。


坐着不能太久

原因:久坐会使骨骼活动的力度和频率大大减退,骨质疏松的进程会大大加快。

久坐还会使颈部肌肉和颈椎长时间处于固定的位置,导致头痛及颈椎病,这对于有颈椎病或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老年人来说是雪上加霜。

建议:老人每坐1小时就要站起来走动3-5分钟,伸伸腿和懒腰,活动一下膝关节,或用手按摩一下膝关节,以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

卧床不能太久

原因:由于缺乏运动,久卧会使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进一步加重肢体的活动障碍。

此外,久卧还会使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肠道吸收水分增加,容易引起便秘。

最可怕的是,长期久卧,血液流动缓慢,加上老年人血黏稠度高,容易产生静脉血栓和血管阻塞。

建议:老人不能长期久卧,每次卧床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起身时用力不要过猛,最好到室外走走。

如有的老人因身体疾病需要长期卧床,最好每隔2个小时翻一次身,多拍背,这样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用眼不能太久

原因: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用眼过度,会出现视线模糊、眼睛干涩、晶状体浑浊、视神经受损、黄斑病变等损害,轻则视力下降,重则致盲。

建议:看东西、看电视、看书等都不能过久,每20分钟就要转移一下视线,或者暂时闭一下眼,过5秒钟再睁开眼。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眨眨眼,眨眼可以使眼肌得到锻炼。

平日在户外时,如需从暗处走到阳光下,要注意闭目,不要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眼睛。

来源:养生堂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5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