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6-7-25 05:55 编辑
冯太后小传(4)
凭权提携亲 依势荫族人 冯太后为了巩固自己势力,强化其政治集团,多年来,凭借、依靠自己身份、权势,有意提携与自己有世族血缘关系的亲人10多人,让他们做官、进后宫。使冯氏和皇族亲上加亲,使冯氏家族宠贵益隆,权倾朝野。 冯太后成了魏文成帝的皇后后,立即想到她哥哥。她派人从漠北将其哥哥冯熙找回以后,即封其为冠军将军,晋爵肥如侯,并娶了博陵长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晋为中书监、太师等高官显爵。 冯太后为了家族贵宠,先后把冯熙的3个女儿嫁给孝文帝,其中2女成为皇后。她把孝文帝的妹妹娶给冯熙长子。冯熙的其他几个儿子,也沾太后的光,被封官赏爵。 冯诞和冯修,是亲兄弟俩,冯熙之子,冯太后之侄。俩人均从小被冯太后引入宫中,享受皇室贵族教育。冯诞与孝文帝同岁,幼时在禁中,给孝文帝做伴读。长大后,孝文帝与冯诞有深情厚谊,把冯诞作为心腹挚友,“宠诞,每与诞同舆而载,同案而食,同席而卧”。冯诞在南征时死后,孝文帝“哀不自胜”,亲自为其作碑文和挽歌,“词皆穷美尽哀,使过其厚”。孝文帝还把自己的妹妹乐安公主嫁给了冯诞。冯诞身为驸马,官至侍中;冯修官至侍中、尚书。
仁慈而俭朴 今人应学习 史载,冯太后在政治上强硬、铁腕,在生活中却低调、仁慈,而且,很俭朴。 献文帝的亲信任内三郎的娄提,怀疑冯太后害死献文帝,愤然拔刀自刎,幸而未果。冯太后不仅不怪罪他,反而下诏嘉奖他的节义。有些心怀不满的大臣被她的举动所感服,这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她执政期间,经常外出巡视,注意民间疾苦,关怀鲧寡孤独废疾之人,还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灾年赈恤。多次下诏要求、鼓励吏民直言进谏。 她在日常琐事上,表现得很仁慈和善。有一次,她身体不舒服,要服用庵闾子(一种中草药),厨子却稀里糊涂地端上一碗米粥,由于粗心,居然没有发现粥中竟有一支数寸长的蝘蜓(类似壁虎的爬行动物,俗称石龙子)。冯太后正要张嘴吃时,发现虫子,用汤匙轻轻一搅就挑了出来。在一旁奉侍太后的孝文帝见此情状,很是恼火,狠狠地将那厨子大骂了一通,并准备处以严刑。冯太后却笑着摆摆手,把早已吓得体如筛糠的厨子释放了。孝文帝对此感触很深,很多年后,他也没有忘记。一次,厨师不慎将热汤撒了,烫伤了孝文帝的手,孝文帝既没有对厨师发火,也没有怪罪于人,只是和冯太后当年一样,一笑了之。 她“性俭素,不好华饰”。她的衣裳,只允许用素色绸帛,不用花纹装饰的丝织品;她的饭菜数量、质量远不及皇帝和其他皇后。她临朝以后,改变了原来宫廷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花样繁多的旧制。平日,她在一种宽仅几尺的几案上就餐,使原来的食谱减少了十分之八九,杜绝了奢侈、铺张。在冯太后的表率之下,孝文帝也养成了节俭朴素的性格,平日穿着打扮“多是浣濯之衣,坐骑的鞍辔是铁木做的,并无金雕玉镂”。 她临终时,曾降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遗旨说: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不能用贵重木料做棺椁;陵内不设明器,不用殉葬的素帐、缦茵、瓷瓦等器物;“坟墓长不超过十五丈,葬室长二丈”。
信佛建庙多 遗留今能见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发展,孝文帝时,佛法昌盛,与冯太后信佛有很大关系。 史载,她为其父“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为自己百年之后预建永固石窟寺。 历史学者称,冯太后曾下诏建造极德佛塔。云岗石窟的多个双窟,都是她亲政时开凿的。她还影响了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都崇佛。 现在,云冈石窟已经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宠男行不正 放纵私生活 现代学者郭沫若说:“冯太后是......私生活放纵的妇女。”史书说她“内行不正”。 她27岁开始守寡后,先后有多个男宠。献文帝时有李奕。献文帝借故杀了李奕后,冯太后“不得意”,献文帝“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司马光记载,献文帝“暴崩”,是冯太后因怒而“密行鸠毒”。“李冲虽以器能受任,亦由见宠帷幄”“王叡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卷,许以不死之诏”。 她对待男宠,虽宠不纵。史书载:“后性严明,假有宠待,亦无所纵”,有错照样批评、处罚。况且她的宠幸者,都比较规矩,并无大的过失,大多很有些才能,这也反映她用人颇具政治眼光。 太和十四年(490年),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今大同市北﹚。 对太后的陵墓规格,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册遗旨办,孝文帝仍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实际上这是对国君的葬礼规格。 冯太后被安葬在自己生前选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今山西大同北),没有和文成帝合葬。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