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的礼节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河北省冀州市公元前201年建县,是古九州之首,因为有2200多年历史的沉淀,冀州人特别讲究文明、礼节。明朝嘉靖4年(1525年)《重修玉皇庙碑》上记:冀州人“敦尚礼仪,有晋之遗风”。“闾阎之家,有礼让之风”。冀州的礼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涉及方方面面,规范人们言行。 下面是在冀州薪尽火传的10个方面的礼节。 ---衣。在衣着方面,冀州人的礼节有以下几条:1、去参加婚礼、做寿等喜庆事时,要换上身新的、整洁的、好些的衣服。2、去作客、参加婚礼、在众人场合等,不能光膀子或只穿背心、裤衩。3、遇丧白事,当事人和其他人,均不能穿着红色等彩色、鲜亮的衣服。4、穿白戴孝的人不能到别人家中去。 ---食。吃饭时,要先给长辈、领导、年龄大的人盛饭;给长辈饭时,应当双手端着碗递过去;吃饭时,不能嬉戏打闹:吃完饭后,要先等长辈、领导、年龄大的人离席。 ---住。在住房方面,主要是让长辈住“上房”、好些的房屋,下辈人住“下房”、次些的房屋。 ---行。众人在一起走路时,对于老年人、领导者、客人要搀扶,并不超越老者。如果是你引路或者上楼梯,可以平行着略靠前一点儿走。进门时,给长辈开门、掀门帘 ---说。在说话方面,礼节也不少。1、对于长辈人,尤其是对于自己的长辈、对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战友等的长辈,说话时,应当称呼爷爷、伯父、奶奶、阿姨等称谓,不能直呼其名姓。2、对于领导者、对于同辈的年岁大者,也不宜呼其名姓,应当称呼其职务或者大哥、老兄、大姐等称谓。3、对于长者、领导者、客人等,说话、打招呼时,禁忌“哎”、“喂”、“吔”等词语。4、对于不认识、不熟悉的人,需要说话时,称呼同志、老同志、师傅、老师傅、老兄、大姐等。5、对残疾人或生理有缺陷的人,不能直接称为“瞎子”、“拐子”、“聋子”、“麻子”、“秃子”、“一只眼”等。 ---拜年。春节时,要给长辈人、亲戚、邻居、朋友、领导等拜年。俗语有“不能断了年节”。当然,拜年的形式,除去登门磕头外,可以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多样。 ---祝寿。对于自己的长辈、尊敬的领导等年长人,特别惦记予以祝寿,并给予寿礼。 ---祭奠。对于自己过世的长辈,在过世不久的“忌日”和清明等节日,要予以祭奠。 ---待客。明朝天启6年(1626年)《福庆寺碑》上记:冀州人“重宾客。客至,必备物,款留。惧以简亵见鄙”。招待宾客,食要好,也可以去饭店;住要好,被褥干净,也可以去宾馆;有时间的话,要玩好,看看当地风景。 ---往来。人与人之间,互相往来是必然的,在往来中,讲究礼节,就会形成和谐、相睦的关系。明朝天启6年(1626年)《福庆寺碑》上记:冀州人“崇亲睦。贼道相防,疾病相问,庆吊相来,岁时相馈,词讼相保诉。”《冀县新乡土志》中载:冀民“闾阎之家,礼让是崇。” 过去,乡村没有专业的建筑队,人们修房盖屋,都是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不要工钱,最多上樑的那天主家管一顿饭。夏、秋“打场”(麦、谷等作物脱粒)是一家一户办不了的,都是邻里互助。遇有红白大事,一般是同姓同族来帮办,但同姓同族户小人少,一样也能办好,由异姓邻里帮办。 当今,人们之间,遇红白事,要送礼、随份子;有病人,前往探望;搬家等大事,前去帮忙;办企业开张,带礼祝贺;经济上,互相拆借;喜庆日,相互宴请;……。 (写于2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