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二月二 龙抬头
编辑/老可人
|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此纪念。
今天你吃猪头了吗
汉族传统节日, 时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 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 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 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 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 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 滋润万物。同时, 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 百虫蠢动,疫病易生, 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 “二日为龙抬头日, 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 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 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 《掌故大词典》
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 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 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 这便是“入蛰 ”。 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 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 开始出来活动, 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 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 因此这个节令曰“惊蛰”。
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 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 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 二月二前后,蛇、 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 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 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 而“二月二” 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 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 或“二月三”呢? 民俗专家解释说, 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民俗专家表示,在中国古代, 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 凡像一月一、二月二、 三月三之类的“重日” 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 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 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 祭祀或是纪念活动, 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