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2374|回复: 73

秉承方继祥版主之邀---续释迦牟尼到底追求到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秉承方继祥版主之邀---
续释迦牟尼到底追求到了什么
图片素材/网络  文字编辑/老可人



修佛  修心  修做人


     佛把时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佛有大慈大悲之心,以渡为之,人是未来佛,渡有缘之人。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随心,随性,信缘,不信佛,有人生八苦之痛: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人无善相,无恶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亦无寿者相。凡事有因果,种如是因,收如是果,命由己造,有业必有相,相由心生,相乱人心,一念愚即般若生,一念智即般若绝,凡事太尽,则缘份早尽。”

  佛曰:“勘破,放下,自在,方可得自在。佛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佛总是佛,佛重视禅,佛曰乃禅曰,佛道乃禅道,悟佛乃悟禅。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修佛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少欲少烦,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不必精心处世。

  佛曰:“不以物物物,不以物非物,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人如锻铁,去渣成器,器即精好。”

 凤凰,涅磐,苦海无涯苦作舟。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成埃。”

  人生在世,浮生一梦,当得积德行善,广恩雨施,成就大功大德。

  佛曰:“无量寿佛。”
佛祖说:人生有七种苦难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第一苦: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康、记忆一一随风而去,老去的恐惧日渐清晰。对“老”的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后再眼睁睁看着失去” 的恐惧。经历单纯的人,对老的态度比较平静,因为生活没什么大的变化,本来得到的不多,也无所谓失去。越是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人物,对老的抗拒越强——依靠精力吃饭的人,一旦没有了精力,又不甘心静静品尝记忆的甜美,失落自然要时刻啮咬心灵。若是在老去的同时,亲人、爱人、朋友一一离你而去,最后只剩一个老不死的茕茕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之极矣。希腊神话中曾有一女子,自负织造手艺出众,放言“智慧女神雅典娜也织不出如此美丽的布匹”。雅典娜化身凡间女子与之比试,大胜之。女神遂惩罚该女子“永远不死”。千年之后,那女子的亲人朋友爱人都故去,自己也老得不成样子,只能终日织造,再无力气可干别的,遂化为蜘蛛。类似的传说在印第安神话中也有,不过是某人向神祈求不死,却忘了祈求不老。最后下场差不多。可见对老的恐惧,原是各民族自古皆然的。


  第三苦:病

  病来如山倒,虽然打过拳击的人不多,但骤然被击倒的感觉所有大病过的人都有体会。昨天还力拔山兮气盖世,今天就手难缚鸡气游丝了。若是那病不致命,则又有病去如抽丝的过程来折磨人。病中精力不继,什么都干不了,唯有睡觉;但那觉也不是无限可睡的,睡到一定程度,便只好睁着眼睛呆呆地享受病痛了。除了对身体的折磨外,病痛对心灵的考验也颇值玩味。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百善之首的孝,在病之前都有可能退却,遑论其他感情了。大抵上病人的情绪都不会太好,有时给人不近人情的感觉;若是久病,则大多数人已慢慢习惯,由习惯而淡漠,最后便忽略了病人与常人不同之处,所以久病之后床前的冷清,也是别有一苦。急病考验肉体,久病考验心灵,小病考验耐性——问问周围的鼻炎、偏头疼朋友,大体会得到一堆应付这些小绝症的无奈之谈。有些人喜欢自讨苦吃,所以总想弄些病来得得,可是就算是苦难,也不是召之即来的,堪称最任性的苦难。


  第四苦:死

  死的可怕,不在过程——那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唯一明确的便是一定会死,大多数人不会喜欢死,对它无可逃避的终极性自然也恐惧有加;死之苦难,便在明知山有虎,只能虎山行——武松也是打不过这只老虎的。当人不再恐惧死亡,它作为苦难的特质也便消失,甚至可以作为一种享受——曾经有一对老夫妇出门,老头觉得冷,回家戴了副手套,然后他们走到一片树林里,上吊。对这种如此精致而从容的死法来说,苦难毋宁说是艺术。在七苦之中,死是比较老实的,若有动力,通常这个苦难一求便来,这点比“病”要厚道些。


  第五苦:怨憎会

  便是跟你无比讨厌的人处在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想不理他还不行,委实烦人;烦得久了,也便是苦难了。现代社会,朝夕相处的,无外父母、亲人、爱人、同事。对父母,任性可以,怨憎是过分了些的;若是如林黛玉那般寄于亲人篱下,恰好碰到个不厚道的,便大可候选第五苦难;与爱人相处,不怕怨憎——那样分手就完了——就怕淡漠。午夜梦回,枕边人看上去陌生而苍老,一点也不可亲,生活了无意义的疑问从心底油然而生,怨憎会的苦难便埋下了种子。至于同事之间的龃龉,那是现代病,佛那会不会在意。怨憎会是人际关系上长出的毒瘤,所以在七苦之中,有两苦是可以主动放弃的,只要横下一条心,放弃一些人际关系,怨憎会也便无存;另一个可以放弃的苦难,便是“生”。若说主动去求这苦难,倒也有先例,越王勾践便是。所以成大事之人,必吃大苦。


  第六苦:爱别离

  爱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若能看透这点,爱别离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为。所以佛还说,七苦之上的苦,便是不知佛法苦,谓之“苦苦”。佛主张超脱苦乐,凡人偏偏不想如此无味,明知最终是苦,也要先乐了再说;家人爱之温暖,恋人爱之炽烈,朋友爱之淳厚,在在令人不舍,就算最终一个别离,又有几人能抵御沉浸其中的欢愉?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第七苦:求不得

  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恼。其实若是鸡毛蒜皮,一针一线,不得也就算了,顶多恼一阵子,算不得苦。世间最怕两种求不得,一种是“得到再失去”,一种是“可望不可及”。又要说希腊神话:话说坦塔罗斯杀子为羹,款待众神,企图证明众神并非无所不知。众神为了惩罚他,将他囚禁于水潭中,水及下唇;潭边有果树,果平于眉。他若是渴了喝水,水位便下降,恒及于唇;他若是饿了去吃果子,果枝便上扬,恒平于眉。天长地久有尽时,此苦绵绵无绝期。这便是著名的“坦塔罗斯的苦难”了,同时符合两种最要不得的“求不得”,简直是苦难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作为人生苦难的压轴戏,“求不得”的终极残酷性在于,它甚至剥夺了获得其他苦难的权利,那情形就可概括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2 收起 理由
游游 + 5 才华横溢!
傲雪寒梅 + 5 才华横溢!
顽童周萍 + 2 才华横溢!

查看全部评分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耄耋庠生 发表于 2011-10-9 15:34
勘破,放下,方可得自在。


谢谢老友赏評
佛佑平安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0-9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江山风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稼稼 发表于 2011-10-9 15:54
放下私念,担起重任。


佛佑平安

阿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抚琴水上 发表于 2011-10-9 15:5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成埃。”

  人生在世,浮生一梦,当得积德行善,广恩 ...


佛佑平安
老柳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9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劦 发表于 2011-10-9 16:03
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修佛 修心 修做人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4 0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