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之最(四则) 第一次设县 河北省冀州,历史悠久。现在的冀州市行政区域内,历史上曾多次设县。 冀州第一次设县,在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距2011年已2212年。公元前201年,在今冀州市境内,市城附近地区始置信都县,西部置扶柳县(现小寨乡扶柳城村一带),南部置辟阳县(现周村镇安兴村一带),现码头李镇一带置昌成县(现南顾城村周边)。以上各县,均属冀州信都郡。 冀州第一次设县后,名称更迭频繁,除信都县外,曾称新博亭、长乐县、 尧都县等。到民国3年(公元1914年)称为冀县,直至1993年撤县建市止。 第一次设州治所 冀州现为县级市,历史上曾多次为州(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或地级)的治所。 冀州第一次设州治所,在三国时魏黄初2年(公元221年),距2011年已经1790年。当时,冀州管辖范围很大,领9郡(国)、100余县。古冀州,范围曾为“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西省、河南省北部、河北省西半部及内蒙古阴山以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大部。 为什麽叫冀州呢?传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氏皇帝依山川大势,“割地布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1、“两河间曰冀”,指古济水和黄河两河之间地带;2、“河内曰冀州”,指黄河以北的地区;3、“冀,北方州也”,指现在的山西及以北较大地域;4、“当天下为中”;5、“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故曰冀州”。 冀州,作为相当于现在的省级的治所,自公元221年到北朝时(公元396年),计170多年,中间移往今高邑、邺城等处一段时间。作为相当于现在地区级的治所,自西汉高帝6年(公元前201年)始,直至民国3年(1914年),长达2100多年。 目前,人们平时漫谈时,常常把古冀州和冀县、现冀州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古冀州与冀县、现冀州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的范围是相差很大的。如三国袁绍战冀州,当时的冀州治所在邺城(今临漳县),而不是现在的冀州。 第一次设市 1993年9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冀县,设立冀州市。(冀州市确定11月18日为“市庆日”) 冀州市为河北省辖县级市,行政区划范围为1993年时冀县的范围。当时,辖11个乡镇,其中,4个镇、7个乡,有412个行政村,37.5万人。1998年,魏家屯、官道李、西王3个乡撤乡建镇。至此,冀州市辖7个镇,4个乡。2006年,将冀州镇的顺民庄村和魏家屯镇的王家口村两个村庄950人,划归衡水湖管理区。 最早的县城 冀州最早的县城兴建于西汉时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距今2200多年。“筑城为墉”,即用土经夯打筑成。“城周十二里,高二丈五尺。隍深、广皆七尺。”隍即没有水的城壕。 北宋太祖建隆2年(公元961年),整修了汉时县城,城周围24里,扩大了1倍,南北长,东西窄。后,明朝补修11次,清朝补修8次。明朝崇祯9年(公元1636年),县城改土为砖,并增设了垛口、敌台。冀州的古城,最大时为北宋时,最小时是清朝乾隆42年(公元1777年)修的、现存的城圈。“南北近,东西远”。东西大街7条,最长的东门至西门,即振商街和兴业街,1300米。主要南北大街3条,最长的东大街1000米。现存的县城,到民国27年(1938年)抗战时被拆毁其上部,后逐渐坍塌,到1953年,仅存4个城门洞,城墙仅留下半截墙基。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门洞消失,城墙削为平地。 2006年,冀州的城区已扩大到15.1平方公里,人口13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