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征文 原创 】 酸甜苦辣皆人生 “长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这是过去老人们教育后代艰苦朴素过日子的格言。时至今日,党中央也一再强调要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毛主席在世时还经常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曾把艰苦朴素提高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高度去认识。这对发杨我党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到“中秋节”的晚上,全家老小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喜笑颜开,喝着美酒,吃找月饼,谈天说地,其乐无穷,享受着开心快乐的幸福生活。 想想过去的穷日子,叫人有说不出的辛酸。每当谈起过去的艰苦岁月,人们都会和1960年那场天灾人祸联系起来。不过,在我的记忆中,还是1941——1943年那场连续三年大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为残酷。 1943年的中秋节晚上,我家围坐在月光下“圆月”的只有我和我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四个人。我父亲、母亲早在几个月前带领着我哥哥、姐姐和刚会跑的小弟弟去东北(吉林省)逃荒去了。因为那年灾荒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太大了。庄家颗粒不收,人们全靠吃糠咽菜过日子。树上的树叶、坡里的野菜都被人们吃光了,饿的连多少年前喂驴剩下的糟烂了的高粱壳都吃了,就是那些连牲口都不吃只能用来烧火用的玉米芯(棒子核)也成了美味佳肴。亲爱的朋友们,高粱壳、玉米芯是人能够吃的东西吗?嚼不碎,咽不下,只能一口一口往下吞!真惨啊!为了活命,我爷爷才命令我父亲带领家口去东北逃荒,留下年仅8岁的我在家陪伴老人。目的是,几年之后一旦老人们死了,我父亲等人在外万一回不来,好有个送丧、看门的。 那晚明亮的月光下,我两手捧着一个糠团子,围坐在老人跟前。我奶奶不住的流着眼泪,我爷爷和我老奶奶就不住的唉声叹气。全家四口谁也不说话,院子里显得那么寂静,没有半点节日气氛。这哪里是过节呀,简直是在活受罪!老人们难过,一是在想念不久前去东北逃荒的儿孙们得不到团圆,二是看到我这个离开娘的小孩子没饭吃难受。更主要的还是,在中秋节的前几天,为了能让家中老小过上个较舒心的“中秋节”,我老奶奶“贡献”出了准备自己死后穿的衣服——“送老衣”,让我奶奶拿到集市上卖掉换点粮食来家过中秋节。这可是老奶奶一辈子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呀!哪里想到,灾荒之年到处是贼!我奶奶刚把卖“送老衣”的钱装到口袋里,就被扒手掏了腰包。无奈,我奶奶背着对不住老人一番爱心的沉重思想包袱空手回家。路上,想来想去愁得差点跳了枯井死了。幸亏回家后在我老奶奶的开导下,我奶奶才算解除了思想包袱。中秋节这天晚上,奶奶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卖“送老衣”一节心里难过之极,不由的伤心落泪。唉!没吃没喝,伤心落泪,这算过的哪门子中秋节、团圆节、喜庆节呀?只有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抱着个糠团子不住的往嘴里塞,我饿呀! 解放后,通了火车,我父亲才带领着外出逃荒的家人回到故乡——山东老家,全家老幼又团聚在一起。 朋友们,我没有文化,写的不好,但它是我含着眼泪真实的回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