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5-11-16 19:31 编辑
网上说四零后是有福的一代人,我仔细琢磨了一下,确实是如此。有那么一段说词:说四零后,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的历练,在改革开放中前行。上过大学的,不下乡;下过乡的,后来参加高考,又迈入大学课堂。无论是上学的还是下乡的,工作不愁,国家都有统一的安排;年轻时虽说吃了不少的苦,但退休后却有较好的劳保待遇,生活还相当的滋润。 当然四零后是很大的一批人,肯定会有特殊情况,而且每个人也会有所差异,不过大体上是差不多的。我是1945年12月生于哈尔滨市的,虽说那时哈尔滨已经光复,但社会还不是共产党掌权,情况也比较复杂,老百姓的生活仍比较艰苦。听老人讲,那时我家里没有生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到了1953年父亲有正式工作,家庭条件才有了改善。 我念书的经历一直比较顺利,小学升初中保送,高考考师大也还顺利。赶上文革上了五年,毕业就支边到了林都--伊春。我在伊春林区科研单位,一干就是40多年,90年代晋了高职,收入够用。我老妻比我小几岁,她是初中老师,我们是校友。我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认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也就是说,国家对我们不薄。 90年代林区停伐,我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治危兴林的项目上,曾在国家和省重点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为林区的转型发展献计献策。不过那时我也发过小牢骚,为林区的付出叫屈,觉得国家似乎把这个共和国的长子忘了。其实不然,当年为支持新中国的建设和抗美援朝,林区倾其了所有,作出了牺牲,那是顾全大局的表现,全东北都是如此,况伊春乎! 自从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以后,林区的发展理念就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把大朩头经济变成了林区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才走上正确的轨道。 当下整个东北的经济,都落后于南方各省,不过随着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局面会出现转机。 老话说“尽人事,听天命”,我们是四零后,我们奋斗的时代已经是过去了,该拼的命我们拼了,该流的汗我们流了,对当下的归宿我们应当理解、接受和满足。我们回忆过去是我们在享受以往的过程,快乐过好现在的小日子,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身体才是我们生活的本源。四零后的日子不多了。当下,我们就是晚霞中的一片云,好好生活才能尽情展示其应有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