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咱们的肾。
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气;四是主骨生髓。肾与全身官窍、肢体等的关系是:开窍于耳与二阴,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志为恐,腰为肾之府等。其中的肾藏之精,广义者是指构成并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的统称;狭义者则是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先天之精,只藏于肾,故肾有“先天之本”之称。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无论长寿养生,还是治病调理,都离不开肾。如何在家调养肾脏,健康长寿呢?
💃🏻肾气虚,肾病来
肾脏是水液代谢非常重要的器官,毒素也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后,水液代谢、毒素排泄等各个方面都会减退。
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肾小球炎、无症状性血尿、尿蛋白、肾病综合征、肾结石、肾肿瘤、高血压肾病等。
💃🏻肾脏疾病有哪些
肾为先天之本,如果肾气足,人体的各方面的机能都能正常发挥,肾气不足就会出现气、血、水的问题。
人体的血液都要经过肾脏,过滤掉一部分的水分排出体外,多数又回到全身,气血水之间关系密切,气推动血液和水分正常代谢,气虚就会导致血瘀、水停,疾病状态下就需要气、血、水同调。
气虚、血瘀、水停的症状表现:
气虚:尿中泡沫、面色无华、乏力懒言、尿频急疼痛
血瘀:面色晦暗、肌肤甲错黧黑、重则出现血尿
水停:面部水肿、下肢水肿、胸腹水、喘憋、胸闷痛
如果您有气虚、血瘀、水停的这些症状,就要注意可能会有肾病了,在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益气温阳、利水通络,气血水同调。 经方中的养肾法宝
经方的特点就是药味比较少,整个《伤寒杂病论》里的经方平均为4.61味药,其次,经方少而精,药专力宏,君臣佐使非常清楚。
治疗多种肾病的十一味药材来自《金匮要略》里三个不同的方子,分别是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抵挡汤(桃仁、大黄、水蛭、虻虫)、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根据这三个药方加减化裁后组成新方子,对治疗气虚、血瘀、水停有很好的效果。
十一味药:大黄、桂枝、桃仁、猪苓、细辛、虻虫、白术、水蛭、茯苓、泽泻、附子
气虚:附子温阳;桂枝化气;白术健脾利湿;细辛温阳通经脉
血瘀:大黄通腑泻浊、活血化瘀;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水蛭通络、活血破瘀;虻虫通络散瘀
水停:茯苓渗湿利水、健脾;泽泻利水;猪苓利水
注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三个方子加减调理,药物服用谨遵医嘱。 药量不同 功效大不同
仅仅只用三个经方,十一种药就能调理治疗这么多种肾病,其奥秘就在中医的不传之秘:药量上。专家告诉我们,一味药的药量不同,功效会有很大的变化。
1、茯苓
如果一个人的水肿很明显,茯苓就会加大剂量,60—240克不等,五苓散可以解决肾病综合征中腿肿的问题。
2、大黄
大黄主要针对肾功能不全的时候体内的毒素潴留。
3、附子
当肾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特别是肾功能不全四期、五期以后,阳气越来越不足,就可以用附子来温阳,从小剂量的附子一直到大剂量。
释大夫(本名姓张,皈依佛门10余年,很多患者喜欢叫我释大夫)提示:附子有小毒,超过50克以上的附子煎煮时间要长一点,一般要煎煮1小时以上,去除其毒性。遣方用药谨遵医嘱! 日常补肾调理☞
早期预防肾病,也从气、血、水这三个方面入手。
黄芪益肾汤
材料:黄芪10/30克:固表止汗、补气升阳、固涩;三七花3—5克:活血通络、化瘀;茯苓10—15克:健脾宁心、利水渗湿;鸡肉:温补阳气。
做法:所有材料合在一起熬制成鸡汤。
功效: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
提示:药材比较温和,还可以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食材一起煮汤。 家师曾跟我说过:“小医治病,大医医心。” 我感受良多,心想,既然当不了名医,也许还有另一种修行的可能。我看香港老电影《奇门遁甲》时,曾被一句台词感染:“药医不死病,道化有缘人。” 神医扁鹊医术可谓精湛至极,而不能治蔡桓公将死之病。世间医术高明者多矣,而不治不信之人。医门律有云:心术不正者不治,忘恩负义者不治,不信不诚者不治,大概因为这些疾病关乎因果而自作自受罢了。
一位山东济南的同行朋友曾分享过一个案例,说他一个朋友请他给肾癌术后的父亲看病,状况一直很好,突然出现血尿,她妈妈是个喜欢惹事的女人。同行坚信自己开的方子没任何问题,而且尿血是这个病后期的正常表现。所以同行开始质疑自己大医精诚的必要性呢。我跟他说:坚持自己,大医之道,治病救人乃是天职,尽己所能而已。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疑难杂症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奇形怪状的疾病之所以难以治愈,大多来源于逐渐迷失的人心。其实,我们所认定的不治之症,也并非“不可救药”那么可怕。实际上,除了先天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疾病都因欲望而起,而药物的作用只是控制病变,真正治愈疾病的,可能是自己。换句话说,放下了,也许病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