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稼圃 于 2025-11-14 14:56 编辑
冀东抗日暴动的第二年,我随家人从河北乐亭乘汽车,又在滦县换火车出山海关经锦州、沈阳,到当时被日伪统治的大连,暂住大半年。
从滦河冲积平原的穷乡僻壤,来到滨海大都会的闹市,住上了四面临街当央是天井的高楼大厦,推开窗户就是车水马龙的宽阔街道,再向远看似乎可以模糊看到冒烟的火车站和高高的南山。一家四代十多口人分别居住三层楼房。
顺楼梯可以爬上顶层平台,也可以下到底层仓库。开始的活动范围就是大楼之内,偶尔有大人带领外出活动,较多的时间是由曾祖父带领我和堂弟俩游园、爬山、压马路。
从暂居地西走,到青泥洼桥坐有轨摩电车,去南山儿童公园。公园里好玩的东西太多,印象较深的是趣味滑梯,沿阶梯一步步爬上去,坐在滑板上端下滑,但是下滑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中途旋转一两周才到达地面。从公园出来步行下山,嬉戏在宽宽的马路上,马路地面有多个圆圆的铸铁的地下井盖,由于坡度较大,下水道内的水速很快,地面可以清晰地听到水流声音。我和弟弟好奇,经常停下脚步顺井盖上的圆孔向下观看,往往引起过往行人见笑。 由暂居地北行去火车站,趴在横跨火车道的高架大桥边上,向下看过往的火车。蒸汽机车硕大的烟筒有节奏的向上喷烟,咫尺之间冲击力很强,使得我和弟弟俩满脸烟灰,淌鼻涕流眼泪,再次引人耻笑。
出楼房后门,顺一条小胡同前行,有一家销售日常杂货的小铺,姑姑经常带我俩去买“印花人儿”,买回之后将正面向下粘在书本的下角,用食指蘸唾液将“印花人儿”背面的纸搓掉,一个彩色的人物图案就展现在面前。如果买的是一套不同姿态的孙悟空图像,连续粘贴在多张书本下角,然后右手搬弯书本用拇指徐徐放回纸张,随着纸张一页一页回弹,就会看到孙悟空在书角处折跟头,姑姑说这就是利用“视觉暂留”现象制作的小把戏,也是拍摄电影成像的原理。
有一次,是一个晴天的下午,睡完午觉我和弟弟在三楼平台上玩耍,忽然天空传来刺耳的轰鸣声,随即一架低空飞行的飞机,紧贴楼顶上方掠过,飞机的玻璃窗和窗后的驾驶员都看的清清楚楚。由于事情来到突然,我和弟弟都大惊失措,慌忙连滚带爬逃会住室,一连几天不敢再上三楼平台。 ……
从大连回去后,在乡村读小学。后来,读书工作离岗赋闲,一直没离开辽宁,多次到过大连。得知当年暂居地在日威时期称“浪速町”,解放后改称天津街,是繁华的商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