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鱼野鹤 于 2025-10-8 09:43 编辑
仵德厚(1910年—2007年6月6日),是一位历经抗日战争、并在晚年受到社会再度关注的抗日将领。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抗日英雄到普通农民,其经历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缩影。 👤 人物生平概览 时期主要经历 关键细节 早年从军 (1926年起) 为减轻家庭负担,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学兵团,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 曾在鄂、豫、皖等地参与对红军的"围剿"。 抗日战争 (1937-1945) 浴血奋战,屡立战功。 •卢沟桥事变后,在北平房山4057高地阻击日军,全营600余官兵仅剩百余人,自己左手负伤。 •台儿庄战役(1938年):任敢死队队长,率40名队员与日军逐屋争夺,最终仅3人生还,为战役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 因功获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后擢升为少将副师长。 解放战争与监禁 (1949-1975) 1948年,在太原战役中,因告发并阻挠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的起义计划,后于1949年太原解放后被俘,被判刑10年。刑满后,又继续在山西太原砖厂进行劳动改造直至1975年。 总共失去自由26年。 晚年生活 (1975-2007) 1975年特赦返乡,回到陕西泾阳老家务农为生。 • 归家方知父亲与妻子均已离世,成为其终生憾事。 • 晚年生活清贫,但心态平和,坚持锻炼。 • 2000年后,其抗战事迹经凤凰卫视等媒体报道,重新引发社会关注。 • 2007年病逝,享年97岁。 主要事迹与人物特点 1. 抗日英雄,功勋卓著 仵德厚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担任敢死队队长,率部与日军血战,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 2. 人生坎坷,命运多舛 他在解放战争期间的选择,导致其战后经历了长期的牢狱与改造生涯。出狱返乡时,又面临父逝妻亡的家庭悲剧,晚年心境令人唏嘘。 3. 淡泊名利,心怀家国 尽管战功赫赫,仵德厚晚年却十分谦逊。他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曾说:"不要把我叫将军,我担不起那么高尚的称呼,我就是一个老兵。" 他也曾作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十五离家六五还,在外流落五十年……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遣农田。" 这既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折射出大时代下部分历史人物的共同境遇。 仵德厚的一生,交织着时代的巨浪与个人的抉择。他既是抗战中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也在历史洪流中经历了漫长的困顿时期。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有多元的视角和一份"了解之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