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风 于 2025-8-30 08:46 编辑
进入八月底,北方的天气阴雨不断,天气终于晴了,虽然还没有那种秋风送爽的感觉,但地里的庄稼已经果实累累。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特意约了同事汪去罗文峪踏访长城抗战遗址。驾车出了唐山市区,沿着112国道北行再绕过遵化城不远,就来到了长城脚下。
长城抗战是指1933年3月至5月国军第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带领下沿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罗文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
罗文峪地处喜峰口西南50公里,南距遵化十多公里,长城自西向东在这里向南拐了个弯,为喜峰口后方联络线之侧背。两侧山势陡峭,隘路纵横。当年守卫罗文峪的部队是第29军暂编第2师刘汝明部。
3月16日,从兴隆沿半壁山南进的日军遭到守军的顽强阻击,到中午12时左右,日伪军已向罗文峪口发射炮弹500余发,整个山谷已经变形,师长刘汝明身先士卒,亲率一连手枪大刀队埋伏在山口处,等待来犯敌步兵近到200米处时,则站出来挥刀督战,并投掷手榴弹、挥舞大刀奋勇杀敌,经一天浴血奋战,29军官兵连续突破敌两道防线,日军少佐吉田被击毙。
当夜,由营长王合春带领一营士兵,组成大刀队趁夜潜入敌营地,血战5小时,杀敌500多人,王合春营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全营仅有70人生还。
17日上午8时,日军步炮兵联合,分向山楂峪、罗文峪进攻,并以飞机20余架轮番轰炸。守军奋勇死拒,在长城上反复冲杀肉搏20余次,生擒敌指挥官3人。 3月18日凌晨2时日军在猛烈的炮火的掩护下,向29军驻守的罗文峪口实施新一轮猛攻。师长刘汝明亲自督战,指挥官兵占据长城各隘口,以手榴弹、机枪沉着应战,到中午时,敌军派来30余架飞机低空盘旋轰炸。同时,3000余步兵乘机向我罗文峪口阵地发起冲锋。29军各部配合默契,士气倍增,奋勇杀敌。经过一天的血战肉搏,打退了敌军30多次进攻,将日伪军赶出罗文峪以北10余里。
罗文口战役,我军共付出了伤亡7000多人的惨重代价,战后,烈士的遗体统一安葬在清东陵南麓山清水秀的石门。 罗文口一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作曲家麦新以长城抗战为背景创作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鼓舞中国男儿前赴后继人奔向抗日战场。
可惜的是历经三个月的长城抗战,这一段著名的明长城,经战火的飞机轰炸,枪击炮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罗文峪关瓮城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已被112国道取代。登上山头远远望去,罗文口战役的另一战场东邻的山楂口关就是蜿蜒的长深高速公路经过的地方。
中华民族的这段艰难耻辱的岁月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但他们的名字应永远镌刻在中华大地的丰碑上:
军 长 宋哲元第三十七师 师长 冯治安 第一O九旅 旅长 赵登禹 第一一O旅 旅长 王治邦 第三十八师 师长 张自忠 第一一二旅 旅长 黄维纲 第一一三旅 旅长 佟泽光 暂编第二师 师长 刘汝明
(注:相关历史资料取自罗文峪长城抗战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