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5-8-5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5-7-29 09:35 编辑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少吃米饭?  
        米饭不仅仅是食物。对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而言,它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象征着文化、传统与经济生存。 
       “米饭是每一道菲律宾料理的灵魂。它不只是主食,更是文化的基石,”来自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部 (BBC World Service)听众阿德里安·比安卡·维拉纽瓦( Adriene Bianca Villanueva )说。 
       “大多数菲律宾人一天吃三次米饭——早餐、午餐和晚餐,甚至甜点也有。我最喜欢的米饭应该是糯米,因为在每一道菲律宾甜点里,糯米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她说。 
       但随着气候压力日益加剧,一个迫切的问题浮现:我们是否应该少吃一些米饭? 
尽管稻米曾透过高产品种(如绿色革命中的 IR8)喂养了数十亿人口,但如今气候变迁正威胁其生产,因为稻米种植区正面临酷热、干旱、暴雨或洪水等极端天气。 
       2024 年,印度在稻米生长季节期间气温高达 53°C;而在孟加拉,洪水变得更加频繁且猛烈,导致农作物受损。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正依靠其庞大的基因库——拥有 132,000 种稻米品种——寻找解决方案。其中一项重要突破是发现了一种基因,能让稻米在水下存活长达21天。 
       “这些品种能在洪水中存活足够长的时间,直到洪水退去,而且不影响产量,”平托博士表示。 他还说,这些品种在孟加拉易淹水地区越来越受欢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