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4|回复: 19

六、七十年代江南农村的副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庭副业除了饲养猪、鸡、鸭、羊、兔等农民除了种田,其他基本没有经济来源。那时造房子用的砖头瓦片都是本地土窑烧制出来的。大部分村都有土窑,又叫窑墩。烧砖瓦需要大量的砖坯瓦坯,于是生产队就开始制砖坯和瓦坯。制砖坯叫甩泥坯,制瓦坯叫搪瓦。
制泥坯的材料就地取材,在田头划出一小块地,把田里的泥土挖上来堆在晒场上,这些泥土就是制坯的原材料。
那个时候农民都能熟练地掌握制坯技术,农闲之时,生产队的晒谷场就成了砖坯场。坯泥需用人力牛力经数度加水捣炼,达到软硬适中,粘结力强,泥质细腻时,用铁丝弓割成泥块,将泥块双手举起用力压入木制坯模中,坯泥压入之前还必须在坯模内撒上毛灰(稻柴灰)防止泥土粘住坯模,然后上下两面用木条刮平,下面衬一薄薄的木板,将坯模拆开取出,便成砖坯。一块砖坯夹一片木板,做好的砖坯一块块整齐的骑缝竖摆放在砖岸上,抽出木板留出空隙,让砖坯自然通风,还要在上面盖上稻草编织的柴帘,防止太阳直晒而导致砖坯开裂。待到砖坯半干时,再一块块拉开距离重新摆放俗称化坯,让砖坯继续蒸发水份直到晒干。
制瓦坯俗称搪瓦,模具为上小下大的活络木桶,可以自由张合(也叫瓦桶),瓦桶上套一张大小相等的布套(俗称瓦衣布)撒上毛灰,和好的坯泥用铁丝弓拉成泥片附于桶上,厚薄均匀,外表刮平,瓦桶下面一头用类似于黑板擦的工具绕桶转一圈划出两条线,以作记号,一桶完整的瓦坯就完成了。将瓦桶脱置场地(我们叫倒瓦桶),成型后,有的还要做外形修正,待瓦坯半干时用羊锯条沿着内壁线纹轻轻划线,晒干后干用手一拍即成四张土瓦坯。
扮泥坯、搪瓦一度曾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除了集体,农户也在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上挖土制砖坯,成品的砖坯瓦坯卖给当地土窑厂,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80年代开始各乡镇相继建大型轮窑厂,制砖坯也从手工生产转为机械化生产,由于轮窑烧制的红砖比土窑烧的黑砖硬度强,那个时候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已开始造楼房,故红砖更受农民亲睐。另外轮窑厂产量大,能满足集体建房的用砖需求。从那时起土窑逐渐淘汰,农村制砖业也失去市场,随之消失的是制砖坯、瓦坯的传统手工技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7人气值 +27 收起 理由
彩色风筝 + 5 赞一个!
老田来了 + 3 赞一个!
沧浪愚翁 + 3 赞一个!
肖燕 + 5 赞一个!
海上生明月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7-22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手工操作,年轻人没见过。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玉芳 发表于 2025-7-22 07:33
这种手工操作,年轻人没见过。

谢谢老师互动!
发表于 2025-7-2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图文介绍!
发表于 2025-7-2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过,干过还用过!
发表于 2025-7-2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介绍!祝夏安!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互动!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生明月 发表于 2025-7-22 11:01
我见过,干过还用过!

谢谢老师互动!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7-22 11:38
谢谢您的介绍!祝夏安!

谢谢老师互动!
发表于 2025-7-2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人没见过。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0-14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