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从善如流

[原创游记] 赤足天下第一缝——玩年再无低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红的太阳 发表于 2025-7-4 12:31
赞赏从善如流老师文图并茂游记佳作: 赤足天下第一缝——玩年再无低谷!不虚此行!


他乡遇故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谢谢从善如流老师友爱互动!衷心祝您:盛夏安康!  发表于 2025-7-5 12:38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伯爵 发表于 2025-7-4 12:39
天下第一缝、待续....


天生一个仙人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5-7-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如流 发表于 2025-7-4 10:36
有缘赤足云南会泽大地缝玩了一把露营体验,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是一条充满神秘与 ...

羡慕您,敬佩您,我们足不出户分享您的美好快乐。
发表于 2025-7-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如流 发表于 2025-7-4 09:58
地底没有农民居住,俺来尝试半隐居的生活;这里的自然风光原始清丽,天光云影共徘徊地道外山峦起伏,绿树 ...

这地方风景秀丽,但是太过潮湿, 我觉得不是那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5-7-5 13:49
这地方风景秀丽,但是太过潮湿, 我觉得不是那么好。

呵呵、天坑里的诗意栖居 —— 云南镇雄天坑原居民生活纪实:
      我是沉浸式体验三个大小锅圈,并非是潮湿的气候难以适应;我曾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踏入这片天坑,却在与当地原居民的朝夕相处中,彻底颠覆了认知。这里的潮湿不是困扰,而是原居民生活的独特底色,滋养出了一方充满生机与温情的天地!
      天公不作美、初到天坑大雨倾盆,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青苔爬满岩壁,雾气缭绕山间,连空气都仿佛能拧出水来。我暗自担忧,在这样的环境中,原居民真的能生活得好吗?然而,随着深入了解,我发现自己的担忧完全多余哈;
      天坑的潮湿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原居民们因地制宜,在坑底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了大片的玉米、蔬菜、湿润的空气和充沛的水汽,让这些作物茁壮成长,绿意盎然,翠绿的蔬菜鲜嫩欲滴,原居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潮湿转化为大自然的馈赠,餐桌上永远不缺新鲜的食材,生活自给自足,充满烟火气息!
      潮湿的环境也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天坑中溪流潺潺,清澈见底,为鱼类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空间,天坑中还生长着许多珍稀的中草药,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原居民的宝藏。他们熟知每一种草药的特性,生病时用这些草药熬制汤药,疗效显著。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潮湿反而成为了原居民们获取生活资源的助力。
      这里的房屋建造也充分考虑了潮湿的环境。他们就地取材,用石头、木材搭建起坚固的房屋,墙体厚实,屋顶坡度大,既能防潮又利于排水。屋内,火塘永远燃烧着温暖的火焰,不仅能烹饪美食,还能驱散湿气。每到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烤着洋芋、红薯,讲述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年轻人玩着卡拉OK,靡靡之音流淌邓丽君的歌声、温馨的氛围让人忘却了外界的潮湿。
     更令人感动的是原居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在天坑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们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哪家盖房子,全村人都会主动前来帮忙;谁家遇到困难,大家也会伸出援手。这种淳朴的民风,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内心充满温暖和安全感。
     在与“大姐姐”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感受了天坑的潮湿;它不再是令人困扰的因素,而是赋予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关键!它让天坑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家园,让原居民们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只有宁静、祥和与满足。如果你也曾对天坑的潮湿心存疑虑,不妨亲自来这里感受一番,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被原生态美好的生活所打动,被天坑独特的魅力所融化。
发表于 2025-7-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如流 发表于 2025-7-6 09:01
呵呵、天坑里的诗意栖居 —— 云南镇雄天坑原居民生活纪实:
      我是沉浸式体验三个大小锅圈,并非是 ...

哎呀,真可惜,您怎么不下放到云南去? 我下放在江西岭南山区,就是这么潮湿的地方。

现在去旅游, 感觉与下放在那里的感觉不一样, 当年有多么苦恼!如今去西双版纳旅游的人们都说多美多美, 当年下放到那里的知青,知道流掉多少眼泪。
发表于 2025-7-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您的精彩游记,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跨越岁月的感怀
...舷窗外,澜沧江如一条翡翠绸带蜿蜒铺展,当飞机划破云层,广播中傣汉双语交织的欢迎词裹挟着热带特有的潮湿气息传来。我摩挲着身旁褪色的草帽,指尖抚过细密的草纹,恍惚间五十年光阴倒卷而回,将记忆拉回到那个承载着青春苦涩与挣扎的年代。
      回溯至知青岁月,初抵彩云之南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彼时映入眼帘的并非如今旅游手册中描绘的旖旎风光,而是简陋的茅草屋、泥泞的田间小道与肆虐的蚊虫。如今漫步于古城夜市,璀璨的灯火照亮街道,身着华服的游客穿梭其间,网红店铺前人流如织。而记忆中的云南知青,唯有青春的困顿与思乡的愁绪一并浸染。时代的变迁在此刻形成鲜明对比,昔日的苦难之地如今已成为众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却鲜有人知晓这片土地承载着多少知青的血泪与坚守。
      于中科院植物园内,导游手持扩音器,向游客详尽讲解各类珍稀植物,孩童追逐蝴蝶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我的目光却被角落里一株饱经沧桑的老榕树所吸引,其气根如帘垂落,树冠如伞撑开。这让我不禁想起当年布施探亲的两位云南兵团上海籍战友,在苦难中寻找一丝慰藉,勉励他们:坚信困境终将过去!
      重访橄榄坝,当年的知青点已焕新成为颇具特色的民宿。庭院内三角梅竞相绽放,咖啡香气氤氲。民宿的傣族姑娘听闻我是老知青,热情邀我品尝自家烘焙的小粒咖啡。“骚多礼,现在的西双版纳可美了,很多游客都流连忘返!” 她的话语中满是自豪。站在曾经的路口,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禁想起他们离开农场那日,战友们亦是在此处回望,心中满是逃离的庆幸。
      五十年时光流转,岁月将往昔的苦难酿成醇厚的陈酿。如今的版纳和香格里拉,在世人眼中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诗与远方,而对我们这些老知青而言,它是镌刻在生命深处的第二故乡。那些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作时光,那些因思乡彻夜难眠的夜晚,那些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情谊,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站在岁月长河之畔回望,不断感悟:正是曾经的泪水与汗水,浇灌出今日对生活更深邃的热爱与珍惜!
      暮色四合,澜沧江畔晚风轻拂,送来阵阵馥郁花香。我轻抚草帽上的裂痕,仿佛触摸到过往岁月的痕迹。在人生的美好玩年,当以版纳凤凰花般的热烈拥抱生活,因为我们曾在风雨中淬炼,学会了与命运温柔和解,也深深感同身受了平安日子里失去健康的困苦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愚翁 发表于 2025-7-6 14:14
欣赏分享您的精彩游记,点赞!!

玩天地自然养生、赤足再入天坑地缝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0-14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