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锦绣之州 于 2025-5-25 08:28 编辑
今天,我和好友相约游览大连中山广场和俄罗斯风情街,这两个地点间隔约一千米。我俩乘坐地铁2号线在中山广场站下车,出了地铁口就看见被周围高楼大厦围绕着诺大的中山广场。根据资料记载:大连中山广场的直径为213米(俄制),国内统一测量其直径为168米。圆形的广场外周向四面八方均匀辐射,形成像八卦图一样的街道。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大连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的规划理念,也展示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中山广场始建于1899年,是以法国首都巴黎的协和广场为样板设计,1903年竣工。 广场周围坐落着许多建于一百年前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其中汇聚了罗马式 、哥特式 、文艺复兴式等多种风格。中山广场不仅是大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见证了大连从沙俄占领到日本统治,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变迁,成为了大连文化的象征符号。 现在广场周围的建筑大部分被金融机构使用,因此中山广场也是大连市的金融地带。 广场本身是一片绿地和休闲步道,是市民的休闲场所,广场中间是玉石铺装的中心圆台,典雅醒目。 我俩找了个长椅坐下,享受阳光炙烤后背,看着年轻人带着鸽粮来喂广场鸽,鸽子在他们身边咕咕叫着,争抢着食物,场面十分温馨可爱。我俩晒太阳、吃零食、喂鸽子、拍美景,放松心情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此时心中想起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荣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下面是我从网上荡下来的中山广场俯视图,因为我们在地面上无法拍到中山广场的全貌:
据说到了夜幕降临,广场上的氛围更加热闹。因为四周装有高级音响,每天定时播放世界名曲,所以这里又称中山音乐广场。众多市民汇聚在广场随乐曲翩翩起舞,华灯将迷人的色彩洒落在整个广场,那场面欢乐而又祥和。因为我们是白天游览所以看不到晚上的美景。 离开中山广场,我们又沿着中国银行大楼旁边的人行道前往俄罗斯风情街。十多分钟的路程很快就来到街口,络绎不绝的游客都在这里打卡拍照。 大连俄罗斯风情街位于大连市西岗区团结街19号,其前身就叫团结街。1898年3月,沙俄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1899年8月,沙俄开始在大连建设城市,并将其命名为“达里尼”(俄语“远方”的意思)这也是大连建设城市的开始。1905 年2月在日俄战争取胜的日本当局又将其改称为露西亚町,由于“达里尼”的读音与大连相似,故将达里尼改为“大连”,并对街道上的部分建筑进行了改造。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6月又将其更名为团结街。1999 年,大连市政府以达里尼市政厅旧址为中心进行改造和修建,将其命名为俄罗斯风情街,现在的俄罗斯风情街,还是当年沙俄规划的行政区,其中大连艺术展览馆就是始建于1902 年的哥特式建筑,是由德国人设计,俄国人出资兴建的。还有俄.达里尼市政厅官邸旧址始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属于近代俄罗斯建筑风格。 2021 年俄罗斯风情街获评 “辽宁省示范步行街”;2023 年俄罗斯风情街获评 “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和 “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如今的街面上经营着众多业态,有俄罗斯餐厅、多家旅店、旅游工艺品店、纪念品店等,售卖俄罗斯套娃、望远镜、俄罗斯香烟、进口食品等特色商品。 走在大连俄罗斯风情街上,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金色的阳光透过巴洛克式建筑的雕花窗棂,在肩头落下细碎的光斑。尖顶钟楼的轮廓与湛蓝天空勾勒出奇妙的和谐,仿佛一脚踏进了时光的褶皱里。 大连的俄罗斯风情街不仅是一条充满异域风情的街道,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如今,尽管时光荏苒,这座一百多年的旧址依然静静地伫立在街道两旁,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不朽的历史。仿佛在诉说着大连与俄罗斯之间的那段不解之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