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乡,我们小时候也有烧野米饭的习俗,可当时条件差,没这样考究。 50、60 或70后应该都知道,以前烧野米饭仅在立夏那天。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处于江南水乡,立夏时节蚕豆荚已鼓鼓囊囊、莴笋叶肥杆壮,都到了尝鲜的最佳时候,而春笋虽将落市,但还是能挖到一些小个子的,俗称踢脚笋。在场角或田头用砖头垒一个简单的灶头,将食材与糯米混合在一起烧成一锅饭,且是在室外,于是便有了野米饭这个名字。至于习俗始于何时,无法考证。只是儿时的记忆,每年的立夏日都会烧野米饭。不过那时的野米饭可没现在那么讲究,咸肉在笔者小时候那个年代基本上是没条件买的,所以野米饭也就是各种时令蔬菜混合在一起的一顿糯米饭。 老底子的野米饭理论上说都应该姓野,所以米可以挨家挨户去化(讨),竹笋随便那家的竹园里都可以去掘,蚕豆刚刚成熟,要挑豆荚大的采,烧的柴也是竹园里拣的一些枯竹头或笋壳。但我记忆中米都是自家的,竹笋也不是家家都有竹园所以也会向邻舍讨一点或相互换取。立夏日除了烧野米饭,有的人家还要做立夏塌饼,一般都是咸菜芯加竹笋做的圆团。吃好野米饭还要去生产队里的大杆秤上称一下体重,所以称人也是立夏的习俗之一。 如今乡下好多习俗都已渐行渐远,然而烧野米饭却已华丽转身为城里人春天里最时尚的野炊或团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