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5-4-30 18:22 编辑
最近一个时期川谱疯了,他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进出口商品加增关税,其实就是想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一番骚操作肯定会中国百姓的生活造成多维度的影响。提高关税肯定会造成高品价格的上升,间接影响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的走向。 一是生活成本上升。提高关税导致进口于美国的商品(如农产品、电子产品、汽车等)价格上升。推高国内市场食用油、饲料价格,间接导致肉类价格上涨。 若中国对美反制也提升进口产品价格,则可能影响塑料制品、化妆品等价格。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后,国内大豆价格短期上涨约10%。 中高端消费品也会因价格上升使消费选择受限,影响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力。如苹果手机、特斯拉汽车等美国品牌可能因关税上涨而提高价格。 二是间接影响,使出口依赖型行业受冲击,如纺织、电子组装等,可能因订单减少导致企业裁员或降薪,尤其会影响沿海制造业密集地区的低技能劳动者。例如2019年贸易战期间,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下降,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因此倒闭。 从长远来看,关税压力可能加速中国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造成转型期失业的风潮。 三是国产替代与内需提振。由于进口减少,成本上升也间接使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扩大。国内消费者或转向性价比更高的本土产品,如国产汽车、电子产品(如华为、小米)等等。 同理,中国可能加大对本土农业(如大豆种植)和高科技产业链的投资,长期降低对外依赖等等。 四是区域与群体差异也会造成百姓生活的困境。从这一点看,城市消费者对进口商品敏感度更高,而农村地区更易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造成收入降低。从另一面看,高收入群体对关税导致的涨价容忍度较高,而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就更残忍一些。 五是为了应对川普的关税大棒,中国政府会出台一些政策,以减少其影响。如对受影响农民发放补贴,或释放国家储备平抑物价等等。亦或采取多元化进口来源,如扩大从巴西、俄罗斯等国进口大豆、能源产品等来替代美国的供应。 再一个就是扩大和刺激内需。通过减税、消费券等方式提振国内消费市场。 总之,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过反过来想一想,“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里既有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蕴含着突围的契机,可以促使我们更坚定走自力更生,自主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路子!短期来看,提高关税可能推高部分生活成本并冲击企业就业,但长期可能倒逼中国产业升级和供应链的自主化。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影响程度因消费结构、职业属性而异,解决的办法,可以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改变或适应这些调整,安排自己的消费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