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锦绣之州 于 2025-4-11 07:42 编辑
小时候,农村老家有句俗话:三月三,曲麻菜乱钻天,意思是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大地里的曲麻菜就从土里长出来了,这时大人们都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小孩子大到十几岁小到五六岁就开始去地里挖野菜,其中主要的是挖曲麻菜,随着气温的回暖,还会有苋菜、灰灰菜等。在我的记忆深处,童年是一段被野菜填满的艰难时光。那时候,生活的贫困如同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着所有的村庄,而挖野菜,便成了每个家庭维系生存的无奈之举。 六零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放学回家放下下书包,就挎起柳条筐会同小伙伴一起到大地里找野菜。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大地刚刚从沉睡中苏醒,刚冒头的曲麻菜很不禁挖,挖半天了还盖不住筐底,为了挖到更多的野菜,我们会走的很远,直到筐里快装满了,才高高兴兴的回家,想到今天的晚饭有着落了,虽然累点儿,心里也很高兴。 就这样,我们从春天挖到秋天,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眼睛紧紧地盯着地面,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生长野菜的角落,像荠菜、马齿苋、灰灰菜等统统收进柳条筐中。如今在餐桌上被视为美味的野菜,在当时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口粮。那个时候农村的土地以施用农家肥为主,农药也用的很少,所以大地里是野菜和庄稼一起长。到了暑假我们除了挎筐还备着布口袋,从下午挖到晚上,筐里布口袋里都装的满满的,当我们瘦弱的身躯驮着这活命的野菜回到家中,汗水和泪水已经糊住了眼睛。妈妈赶忙接过野菜,并递给我一块菜饼子,说快歇歇吧,明天咱把它晒干留着冬天吃。 那时农民种地收获的好粮都要交公粮,不好的留给百姓当口粮,每人每年的毛粮100多斤,不吃野菜能活吗?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才逐渐好转。 现如今,野菜成了餐桌上的时令鲜品,我却对它不屑一顾,它虽然救过我的命,我却对它没感情。我们这代人为啥能吃苦、为啥容易满足,就是因为小时候吃的苦太多了,到了老年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天都是幸福感满满。这段吃野菜度童年的往事是年轻人不爱听的,但愿能引起老友们的共鸣。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