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6|回复: 3

[养生保健] 腿和脚是身体的“运动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3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朱雀 于 2025-3-31 11:31 编辑

丹麦大学研究:“两周不动腿,腿部力量会下降10年!中年后的自信不在大脑,而在双腿。”

1、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脚和腿必须始终保持强壮。
2、当你变老时,你不必担心头发变白、皮肤下垂或皮肤皱纹。相反,你应该照顾好你的腿。
3、强壮的腿部肌肉被《美国预防杂志》列为最重要的肌肉,是长寿的标志。
4、两周内不活动双腿,腿部力量将下降10年。
5、研究发现,各个年龄段的人如果两周不活动,腿部肌肉力量就会减弱1/4,相当于衰老20至30年。
6、如果腿部肌肉无力,即使我们进行康复锻炼,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7.定期锻炼,例如散步,非常重要。
8、整个身体的重量都集中在腿上。
9、人体用脚承受身体的重量。人体重量的50%在骨骼中,而50%的骨骼在腿部。
10、人体最大、最强的关节和骨骼在腿。
11、强壮的骨骼、肌肉和灵活的关节构成“铁三角”,承载着人体最重要的负荷。
12、你70%的活动能量都在你的脚上燃烧。
13、年轻的时候,你的大腿力量足以举起一辆车!
14、腿和脚是身体的“运动中心”。
15、腿承载着人体50%的神经、50%的血管、50%的血流量。
16、连接腿部和身体的大型循环网络。
17、脚腿健康者,血液流通顺畅,腿部肌肉发达者,心脏强健。
18、人老了,都是从脚开始,然后向上。
19、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大脑向腿部传递指令的准确性和速度下降,不如年轻人。
20、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骨钙迟早会流失,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21、老年人骨折容易出现并发症,尤其是脑血栓等致命性疾病。
22、据统计,15%的老年人在大腿骨折后一年内死亡!
23、60岁的男人锻炼腿部永远不会太晚。
24、脚和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但锻炼脚和腿是你一生的使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从善如流 + 3 相当可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3-31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腿和脚是身体的“运动中心”这个提法第一次听说,很新颖!!
发表于 2025-3-31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是一道小童子晨练的复习题——赤脚爬华山,秒杀丹麦“腿废论”!
       何用老外研究:“两周不动腿,腿力退十年”?丹麦科学家纸上谈兵玩数据嚷嚷:中年人腿不行,自信全垮! 可他们没研究过中国老顽童——更胜华山挑夫,七八十岁的老爷子,光着脚丫子,蹭蹭往上窜,比年轻人还利索!什么“十年退化”?在俺眼里,退化玩的就是嘴皮子——AI惯的!

      丹麦人用实验测出来的“肌肉流失”,到了中国练家子玩法里,直接被:盘腿、赤脚、石阶驴打滚三大绝技秒成渣。老外还在纠结“两周不练腿”的时候,中国童爷早已用实践证明:腿不是用来测的,是用来抗造的!

       洋为中用说“腿弱了,人就怂了”这话倒是有点道理。但解决之道是什么?健身房打卡?蛋白粉狂灌?NO!中国老祖宗早就玩透了——人老腿先衰,练腿健自来!  

1. 赤脚爬山——接地气,消脚气、除娇气、更接“腿气”!
   老外穿气垫鞋还嫌不够软,中国童爷直接赤脚踩刀杆,脚底板比他们的鞋底还耐磨!为啥?**天天练!** 脚底穴位一通,气血哗哗流,哪还需要什么“十年退化警告”?  

2. 双盘打坐——闲着也是闲着、坐着也能练腿!
   老外说“坐着=废了”,那是他们不会玩!中国大爷**一盘腿,气血翻涌**,筋络拉开,比他们深蹲半小时还管用。丹麦科学家该来学学,什么叫“静态练腿,动态赤脚”?

3、因地制宜——游山玩水,玩的就是心跳!
     丹麦人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结论是“得练啊!”——这不是废话吗?中国老顽童们早就在实践了:  
- **爬山的爬山**(华山派老顽童挑战西毒!)  
- **打坐的打坐**(少林寺扫地僧笑而不语)  
- **打滚的驴打滚(小童子的腿功,能踢飞老外的理论!)  

哈哈:别光研究,光练嘴皮子了!
      老外烧钱证明“不练腿会废”,而中国童爷练家子足以证明——“练了腿,废的是年龄!”别他娘滴捧着论文吓自己,放下AI智能,迈开腿,该爬山的爬山,该盘腿的盘腿。玩年自信、不在丹麦实验室,而在您腿上!  

**(欢迎对号入座,拒绝沙发瘫!)**   “光说不练”都知道,实际行动做不好。科学数据仅参考,真正健康靠的是——动起来!

发表于 2025-4-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4-2 0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