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6|回复: 12

[闲唠家常] 北京人压饸饹面,乾隆也爱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5-3-10 11:11 编辑

北京人压饸饹面,乾隆也爱吃
       北京人这辈子,和面条绑在一起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安门附近的西什库大街南口,因为地段商业繁华,所以自发形成了小吃一条街。其中一个摊位生意特别红火,就是卖压饸饹面的。只见那炉灶上的大铁锅里热水滚开,有一个榫接的木架子,它长长的四条腿,前后戳在灶、锅两端的地上,架子支撑起的厚木板横跨大锅,板的中间、也就是锅的中心位置,装一个铁制的圆桶,底部全是小窟窿眼儿。与木板平行,装着一根长棍,在木棍对准圆桶的地方安一个圆铁芯,就像一个活塞可以上下运动,这套装置叫饸饹床。把和好的面,揉成和圆桶一样的粗细,塞进桶里,用力下压木棍,中间的铁芯儿就把面在圆桶中挤压下去,源源不断地从底部小窟窿眼儿中流下,落入沸水锅中。面条煮熟后捞入碗,浇上卤,那真是面筋道、卤倍儿香,再来点儿面码、油泼辣子、蒜汁,简直太好吃了,要不怎么周围食客不断呢。




       中国有五种有名的面条:北京的炸酱面,四川的担担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山西的饸饹面。山西的面食最有名,因为山西既是小麦的产地,也是荞麦、莜麦、高粱的产地,所以山西人最擅长做面食,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味道好。听当地人介绍,饸饹也叫“河漏”,相传在我国北方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元朝农学专著《农书·荞麦》中说“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水浒传》中也提到“河漏”这种面食,元朝许有壬的诗文中亦有“玉叶翻盘薄,银丝出漏长”的描写。山西人夸人脑子灵活,说你是“饸饹床子——百眼开哟!”可知这吃食在百姓心中的重要了。


       饸饹面传到北京,也有几百年了。据说乾隆皇帝就特别喜欢吃压饸饹,并把它引入了御膳房,在北京扎下了根。直到今天,在老北京美食街上,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3 收起 理由
清凉江畔 + 3 赞一个!
彩色风筝 + 5 赞一个!
肖燕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3-1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黄老师的介绍!
发表于 2025-3-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洞 于 2025-3-10 12:35 编辑

    我猜想 饸饹面其面条最大的特点大概是面硬,否则不会用杠杆原理去压面。大概在所有面条里它是最硬的了,于是也就是最劲道的,耐嚼的面。说到硬,不由得想起意大利的硬面条,这家伙简直可以当钢条用。头一次煮的时候,老长时间煮不透,很感新鲜。据说也是挤压成型的。
发表于 2025-3-1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江西用米粉制作的,叫做粉条,看样子很像,我也喜欢吃。
发表于 2025-3-1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编辑,大开眼界,长知识了,中午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3-10 11:24
谢谢黄老师的介绍!

谢谢您首席关注!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洞 发表于 2025-3-10 12:16
我猜想 饸饹面其面条最大的特点大概是面硬,否则不会用杠杆原理去压面。大概在所有面条里它是最硬的了 ...

意大利面确实难煮。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5-3-10 12:36
在江西用米粉制作的,叫做粉条,看样子很像,我也喜欢吃。

江西米粉挺好吃。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人家 发表于 2025-3-10 12:44
欣赏老师精彩编辑,大开眼界,长知识了,中午问好!

谢谢您欣赏问候!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欣赏点评的朋友!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3-31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