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0|回复: 11

[赋] 汝阳擂鼓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汝阳擂鼓赋####
一、历史渊源:千年鼓韵,薪火相传
    汝阳擂鼓,源溯西汉,乃商山四皓之一甪里先生周术所创。相传汉惠帝刘盈至汝阳赈灾时,甪里先生率乡民以铜器演奏,刘盈亦持槌击鼓,君臣同乐。后周术融合宫廷乐谱与战鼓技法,编成鼓乐,每逢节庆祭典,百姓击鼓相庆,遂成汝阳南街排鼓之雏形,至今已逾两千年。其名“甪里排鼓”,既彰先贤智慧,亦显帝王遗风,鼓声激荡间,犹闻汉风凛凛。
#### 二、艺术特色:刚柔并济,河洛一绝
南街排鼓以“鼓、铙、镲、锣”合奏,鼓谱分“绝拍”与“常兴”两调:“绝拍”如疾风骤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常兴”若江河奔涌,厚重沉稳,气韵绵长。表演时,18面大鼓列阵,150名鼓手身着彩衣,或立或蹲,圆阵、方阵、长阵交错,鼓槌翻飞间如雷霆乍惊,声震云霄。其舞姿粗犷豪迈,鼓点变幻莫测,观者无不目眩神驰,叹为“河洛一绝”。袁枚《铜鼓赋》云“鞺鞳为音,砰訇为韵”,恰可形容此景。
#### 三、文化传承:非遗瑰宝,古今交融
汝阳擂鼓不仅是民间庆典的核心,更承载着文化认同。汝阳人素以“无南街鼓不算闹节”为傲,每逢杜鹃花节、春节等盛会,擂鼓必为点睛之笔。2023年,南街排鼓于洛阳“河洛飞花·非遗共享”活动中大放异彩,以古韵新声“出圈”,赢得满城赞誉。自2011年列为洛阳市非遗后,汝阳非遗中心更积极推动其申报省级非遗,吸纳青年传承,创新鼓曲编排,令千年古艺焕发新生。
#### 四、精神象征:鼓动山河,凝聚民心
擂鼓之声,既是历史的回响,亦是民心的凝聚。昔有祢衡击鼓《渔阳掺挝》,以金石之音动容四座;今汝阳百姓则以鼓为媒,传扬团结奋进之志。鼓阵如军,槌落如令,既寓“击鼓进军”的勇毅,亦含“鸣锣收兵”的智谋,暗合甪里先生创鼓初衷。每逢鼓声起,老者忆往昔峥嵘,少年感热血激荡,代际文化血脉于此交汇,生生不息。
#### 结语
汝阳擂鼓,以千年积淀铸就文化丰碑,以雷霆之声唤醒民族记忆。其鼓非仅乐器,乃是一部镌刻于山河间的史诗,一曲回荡在时光中的壮歌。愿此韵长存,薪火永续,令河洛文明之精魂,随鼓声远播四海。

评分

参与人数 4人气值 +19 收起 理由
真真 + 4 赞一个!
彩色风筝 + 5 大赞!
肖燕 + 5 赞一个!
春归来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1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擂鼓文化,源远流长。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归来 发表于 2025-2-14 11:17
擂鼓文化,源远流长。

汝阳擂鼓比赛是自古以来民间艺术,也是逢节假日民间活动的重要项目,民间把此项活动看到很重,甚至一决上下,整出高低,甚至为此大打出手!现在政府组织安排,维护民间艺术,相互友谊比赛很好!
发表于 2025-2-1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介绍汝阳擂鼓。长见识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4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4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1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壮观的, 中华传统~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4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4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1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汝阳擂鼓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4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4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增加见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4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4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2-14 14:31
谢谢您介绍汝阳擂鼓。长见识了!

欢迎肖老师临帖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5-2-14 14:31
很壮观的, 中华传统~

欢迎风筝朋友临帖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5-2-14 17:12
谢谢老师介绍汝阳擂鼓

欢迎晨星临帖支持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2-22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