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3|回复: 5

[史海钩沉] 清朝收复了多少领土?后期又丧失了哪些领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收复了多少领土?后期又丧失了哪些领土?
清朝全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一千三百一十六万平方公里,到了晚清末年的时候中国的国土面积只剩下了一千一百三十五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前期的清朝统治者们还是很有作为的,他们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收复、扩展出去的土地不在少数,后期的清政府则变得腐败、软弱加无能了,统治阶层签约丧土,失权辱国,使中国领土流失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朝掌权之时收回了多少领土,后期又丧失了多少领土。
收复的领土:
1、西域(新疆)地区:这块领土虽然在汉代之时就设置了管理少数民族的都护府,但在清代以前统治者们都是采用了以夷制夷的管理方式,这些西域国家虽然名义上臣服于中原王朝,但那也是仅限于中原王朝实力比较雄厚的时候,一旦中原王朝势力衰弱它们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听使唤了,所以说真正的控制力并不大,康熙平定了准噶尔之后,这块地区才算是实质意义上并入了中国,乾隆继位以后更是派去了大量的永久驻军,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平定准葛尔之乱图
2、台湾:自清朝建立起明朝的残余势力就盘踞在台湾岛上和满清对着干,1683年台湾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康熙在台湾岛设府、县,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3、外蒙古:雍正时期彻底将外蒙古并入了中国的版图之内。
4、西藏:西藏在1793年之前享有很高的自治权,1792年清政府趁着进藏对抗廓尔喀之机,全面控制了西藏。
5、伊犁:1881年左宗棠从俄国人手里收回了伊犁。
6、东沙岛:1909年在中国的据理力争之下东沙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被俄国侵占的领土总和
丢掉的领土:
1、大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当时的清政府正在与准葛尔周旋,东北方向的俄国人开始举兵来犯,康熙皇帝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在战胜了俄国人的情况下与他们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承认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地区的领土属于俄罗斯,虽然在某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这个条约是公平的,但仔细推敲之后并不公平,这个条约的原理就是本来我有一块完整的地,某天来了个老外非要把这块儿地全部夺去,我肯定不会同意,于是两家打了半天之后开始坐下来谈,谈判的结果就是把这块儿地一分为二,你拿一半,我拿一半,我觉得这块儿地离家太远不好管理,而且还比较荒僻,为了尽快平息此事我就同意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2、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雍正时期签订的《恰克图条约》里割让给俄国的土地。
3、库叶岛:乾隆时期被俄国暗中吞并。
4、沙渍达巴哈至葱岭约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国土:1864年被俄国夺取。
5、属邦哈萨克、布鲁特、浩罕国:都被俄国所吞并。
6、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清政府与俄国1858年《瑷珲条约》里的签订的内容。
清朝行省划分图
7、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部分土地是《北京条约》签订时划归俄国的。
8、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里被俄国吞并的中国领土。
9、香港岛:《南京条约》签订后割让给了英国。
10、九龙半岛南端:《北京条约》签订后割给了英国。
11、澳门:《中葡会议草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割给了葡萄牙。
12、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众多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琉球群岛:《马关条约》签订后割让给了日本。
13、满洲里地区部分土地:《满洲里条约》签订后满洲里被俄国夺取。
除了以上这些有点眉目的条款条约,零零散散被北边的俄国抢去的也足足有十几万平方公里。

发表于 2025-2-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学习,谢谢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25-2-7 20:19
读帖学习,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互动。

点评

向老师问好!  发表于 2025-2-7 21:21
发表于 2025-2-14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汉风 于 2025-2-14 17:37 编辑

       跟着老师的帖子长知识了!总的来说,清朝把核心国土和核心民族基本留下,中华民族的根基没有动摇,也算历史性的贡献,就算阿弥陀佛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风 发表于 2025-2-14 17:35
跟着老师的帖子长知识了!总的来说,清朝把核心国土和核心民族基本留下,中华民族的根基没有动摇, ...

谢谢老师互动。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2-20 14: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