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37

故地重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1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姆 于 2025-2-22 13:08 编辑

  
  春节前夕我与家人到泉州旅游,1月26日顺道让儿子陪同我去围头半岛当年当兵的地方看一看,我们在金井镇住了一晚,第二天来到围头村。当地为了纪念五八年金门炮战,建造了《围头八.二三战地公园》和国防教育基地。当我看到当年的炮位和安业民烈士纪念碑,触景生情,禁不住回忆当年在这里当兵的情景。
  1962年夏天,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认为大陆正处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人心不稳,于是企图反攻大陆。台湾海峡局势十分紧张,战争风云一触即发。
  当时我们在东海舰队训练团当兵已一年,正全神贯注的学习军事专业知识,准备八月份分配到各海军舰艇部队,六月中旬训练团突然接到命令,要求训练团官兵报名支援福建前线。
  部队经过政治动员后,我们都是热血青年军人纷纷报名到福建前线打仗去,我也写了申请报告坚决要求上前线,训练团批准了三百名表现比较好的新兵支援前线,我被批准了,这是我人生又一个转折点。
  东海舰队司令部从舟山基地和上海基地共抽调了六百人,在上海集结组建成支前营共6个连,于六月二十七日开赴前线,晚上九点我们在上海火车站西站乘坐“闷罐子”的货车,上了车里面黑漆漆的,我们就坐在背包上。车内热得不得了,车门是不能关的,直到火车开动后,风从车门外吹进来才觉得好了一点。
  火车进入江西后铁路被暴雨冲毁,铁道兵在紧急抢修,由于路况不好一路上开开停停,开了三天才到达厦门,部队在厦门整了两天,然后“支前营”人员被分配到各部队,我们1连被分配到海岸炮兵独立第三十八营。
  海岸炮兵独立第三十八营是一个副团级单位,直属厦门海军基地领导,下属有150、151和121三个岸炮连,驻守在泉州市围头半岛  
  我们一百余人乘坐军用卡车从厦门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现在高速公路只要一个小时)的颠沛到达了泉州市围头半岛岸炮150连。
  150连在围头半岛最前沿,与敌金门岛仅一水之隔,距离只有十公里左右。天气晴好时,在望远镜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金门岛上敌人的军车、坦克和大炮。自从五八年“八.二三” 金门炮战后,双方经常相互炮击,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
  150连有四门口径130毫米的苏制海岸炮,与军舰上的舰炮一模一样都有装甲炮塔,只是固定安装在海岸边而已。它由中央指挥所(连长)控制射击,射速快命中率高,是当时我军比较先进的武器,在(八.二三)金门炮战中发挥了很大威力。岸炮阵地距离海边有三百米左右,岸炮后面大约一百米有一座小山丘叫广山,高度不到五十米,连指挥所就设在山头上。
  岸炮连附近有个村庄叫围头村,这是一个大村有一千多户人家。这里属于侨乡,所以村里的许多房屋是二、三层楼的别墅,建筑风格都是模仿南洋的房屋式样很漂亮。但是五八年金门炮战中许多房屋被金门岛“ 国军 ” 的炮火炸毁了,走进村里到处是断墙残壁,很多村民都撤离了此地,显得有些冷落和凄凉。
  针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是: “ 把敌人放进来关门打狗! ” 因此陆军部队都撤离到二、三线了。由于海岸炮兵部队无法撤离,上级命令我们就地抗击。根据情报分析,敌人很可能依托金门岛的火力支援对我围头半岛发起登陆行动,如果敌人真的在此登陆,可以设想战斗将是非常残酷的,150连乃至整个三十八营可能是全军覆没。
  支前营1连一百余人住在围头村的村民家里,我们这个排住在一座破旧的钢筋水泥建造的别墅,虽已被炮弹炸得千疮百孔,但是有几个房间还可以住人。
  排长把我们班安排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大家把床板铺好后,我走到露台上就看到远处海里的金门岛,仿佛象只大海龟趴在海上。我想如果现在敌人向这里开炮怎么办,正在胡思乱想时突然听到一声呼啸声,接着海边响起了炮弹沉闷的爆炸声,房子也跟着颤抖了一下,150连的山头上立即响起了阵阵刺耳的警报声。排长大声的喊着: “快跑!敌人打炮了! ” 我们急急忙忙的跑到附近的防炮隐蔽部去,在隐蔽部里大家有些紧张,我们刚到这里敌人就来了一个下马威。这时三十八营安排我们住宿的一位后勤助理员笑着对大家说:“ 你们别怕,敌人经常向大陆打炮,但是他们怕我们还击,不敢向我军阵地和老百姓村里开炮,一般炮弹只落在海边的礁石上。当然也不能大意,防炮还是必须的。 ” 大家听了以后心情也都放松下来了。
     我们这个连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150连修筑防御工事,一个排负责挖战壕,一个排负责挖防坦克壕沟,还有一个排配合工兵挖坑道。
  那时海岸炮兵阵地周围没有什么防御设施,连铁丝网都没有,陆军炮兵部队也一样,老百姓都可以随便到阵地里来,据说是为了体现军民一家。
  我所在的这个排的任务主要是环绕炮兵阵地挖一圈防坦克壕,防坦克壕顶宽八米、深四米、底宽五米,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
  南方的夏天特别炎热,酷阳下战士们每天汗流浃背挥动洋镐和铁锹紧张地挖掘壕沟,蓝色的海军衫映出白花花的盐渍。这里的土质虽然是红色的沙岩土比较坚硬,但是大多数用洋镐铁锹还是可以挖得动,少数地方挖不动就必须打炮眼进行爆炸。
  我经过崇明岛围垦的锻炼,这次修筑工事尽管非常艰苦,但是很快就适应了。无论用洋镐刨土还是铁锹挖土都得心应手比较熟练,而且还学会了打炮眼,抡起七、八磅重的锤子能够准确的打在钢钎上。
  由于整天在湿热的环境下施工,我和一些战士下身得了一种叫“ 绣球疯 ”的湿疹,开始时是一个个小包包其痒难忍,抓破后流黄脓水又疼痛无比,走路都有些困难。军医给了我们一些药粉,告诉我们收工后一定要洗干净,然后撒上药粉,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才逐步好转。
  收工后没有地方洗澡,幸好我们所住房子的院子里有口水井,每天大家就在水井边冲洗。我那时年轻不懂事,只觉得阴凉的井水冲在身上很舒服,这样就埋下了隐患,后来渐渐的得了关节炎,至今关节疼痛的毛病还时时困扰着自己。
  那时国家依然处在经济困难时期,部队的伙食很差,平时以茄子、辣椒和南瓜等蔬菜为主,每个星期只能吃到一次肉。有的战士编了顺口溜调侃我们的伙食: “ 早饭是辣椒炒茄子,中饭是茄子炒辣椒,晚饭是茄子辣椒一起炒!”
  生活尽管如此艰苦,但是战士们备战的积极性依然高涨,我们排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二千多米长的防坦克壕全部挖好。
  接着又开始修筑碉堡和地堡,基础都是是用花岗岩石头砌成,顶部用钢筋水泥浇筑,上面再培上泥土并且种植小树和草皮,有些地堡修筑在山上的岩石下面非常隐蔽。
  每天我和其他三个同志冒着烈日到采石场,一起扛着五、六百斤重的花岗岩条石上车,然后运到阵地再扛到施工现场。海军工程兵有一个技术员在现场指导,还有当地两个老百姓工匠协助我们修筑碉堡,根据他们的要求把条石安放在指定位子,再用水泥固定。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抢修工事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命令,我们支前营人员重新安排,训练团来的新兵就地分配,我和其他一些同志共计五十人都分配在150连,组建为步兵加强排。步兵加强排实质上是海军陆战队,配备了比较强的武器,有一个高射机枪班,配备四挺口径12.7毫米高射机枪,一个无坐力炮班,配备两门口径75毫米无坐力炮,一个火焰喷射器班,三个步兵班,每个班配备轻重机枪各一挺。我们这个排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敌人登陆,保卫海岸炮兵阵地。
  我被分配在步兵班,发给我一支崭新的步骑枪,橙黄的木枪托,乌黑的枪管,我十分喜爱这支枪。这种步枪比苏式步枪短,上面有折叠式三角刺刀,可以压五发子弹,是骑兵用的步枪。但是射击时打一发必须拉一下枪栓,与后来的半自动步枪及自动步枪相比较是很落后的。
  为了提高步兵排的军事素质和技能,营部请来陆军教官来训练我们。主要学习步兵的匍匐前进、利用地形地物射击、如何使用手榴弹和手雷,还学习了刺杀动作。步兵的各项训练让我学到了基本的军事技能,在作战中可以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夜里金门岛敌人经常乘坐快艇靠近我大陆沿海,然后穿上蛙衣,从海里爬到我方阵地,或者潜入老百姓村庄,抓捕我方人员和进行破坏活动,我们称他们为“水鬼”。
  为了防止金门岛敌人到大陆骚扰,夜里我军民在沿海一线普遍设立潜伏哨。岸炮150连负责围头半岛右侧一线五百米左右的海滩。战士们经过一天的紧张训练或施工,大家已经感到筋疲力尽多么想早点睡觉,但是每天晚上九点以后,我们以班为单位必须到海边放潜伏哨,在班长的带领下战士们忍着蚊子的叮咬,默默地注视着海上的动静,每次要潜伏两个小时才能换岗。
   十一月中旬我们的训练基本结束了,上级决定进行实弹抗登陆军事演习。指导员进行了“战前”动员,全连指战员群情激昂同仇敌忾高呼:“不怕牺牲!消灭敌人!”“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
  演习开始了,敌人向我阵地“狂轰滥炸”,高射机枪对空中目标(气球)射击,我连和兄弟连的海岸炮一起向海上(敌舰艇)开炮,雷鸣般的炮声震撼着整个阵地。我们步兵排全副武装的在隐蔽部待命,敌人的“轰炸”和“炮击”停止了,开始向我滩头登陆,我们排迅速沿着战壕向前沿阵地出击。
  阵地离海滩只有二百米左右,我们一进入阵地,无坐力炮就向海滩上的坦克靶射击,火焰喷射器喷出一条条火龙,各个班的轻重机枪一起向海滩上的“敌人”(靶子)扫射。刹时间只见阵地前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响成一片。
  我进入阵地后,心里有些发慌,那年我十八岁第一次经历这样炮火连天的场面。在掩体后面急急忙忙把子弹压进弹仓,由于紧张压子弹时弹夹把右手的手掌划了一条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枪托上全是红殷殷的血迹。此时我也顾不了那么多,赶紧瞄准沙滩上的“敌人”(靶子)扣动板机射击,子弹发射出去了,枪的后坐力一次次重重地冲击着我的胸肩,十发子弹打完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打中。
  突然班长大声的叫着:“同志们!敌人冲上来了!快!扔手榴弹!”我赶快把两颗手榴弹向沙滩上扔了出去,然后快速的蹲在掩体下面,只听到一阵阵“咣!咣!”的爆炸声,仿佛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时我感到全身热血沸腾,一颗紧张的心也随着爆炸声一起震动。
  班长看到我流血了,查看受伤的情况,马上叫卫生员给我包扎伤口。演习结束了,我受到了连嘉奖,表扬我轻伤不下“火线”。
  由于我军严阵以待,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反攻大陆。1963年5月步兵排撤销,我被分配到岸炮151连,担任方向瞄手,第二年担任班长,1965年3月提干任火力排排长,同年5月到东海舰队教导大队参谋培训班学习半年结业回来后调营部任训练参谋和作战参谋。
  1968年5月两岸形势缓和,上级决定撤销围头半岛海岸炮兵,各个岸炮连分别调往福建其他驻地,隨营部调往浙江舟山基地,重新组建新的海岸炮兵营。
  在福建前线的6年里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在我人生之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今有生之年还能再次故地重游,甚感欣慰。
                     
      1月26日我来到围头半岛的金井镇,入住万佳国际酒店,想不到这个边陲小镇有如此豪华的大酒店,完全颠覆了我原来的印象。
      对金井镇的印象,回溯到六十多年前。那时的它,只有一条不足百米的商业街,街道两旁的店铺稀稀落落,商品种类也少得可怜,还有那破破烂烂的老街。可这次故地重游,曾经狭窄的街道变得宽阔平坦,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的商场、热闹的餐厅随处可见,车水马龙间,尽显一座繁华集镇的蓬勃生机。

     
            
      从宾馆的窗户向外眺望,只见高楼林立,层层叠叠地向远方延展,曾经那片破旧的景象早已消失不见,身处一隅,眼前这焕然一新的景象,让我满心都是震撼与感慨。岁月的变迁,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破旧不堪已成为过去。

                 

      围头村距离金井镇约5公里,第二天来到围头村原150 连营地,当地为了纪念五八年八.二三金门炮战,建设了八.二三战地公园和炮击金门国防教育基地,保留了原来的炮位和坑道等。
          我在八.二三战地公园雕塑前留影。
       《参观围头八二三战地公园有感》            
             当年炮战震金门,
             弹雨纷飞天地昏。
             今日留影雕塑下,
             和平统一慰忠魂。


           
      海岸炮原来都是裸露在外面,58年金门炮战中伤亡较大,后来才建造了钢筋水泥的隐蔽部。我在原150连炮位前留影。

           
      看到这张 1967 年 11 月的老照片,记忆瞬间被拉回。那时我前往 150 连考核训练,在炮位前留下了这珍贵的影像。而这,正是安业民烈士牺牲的炮位。   

     
      这座钢筋水泥的别墅,58年炮击金门时,是海陸军炮兵联合指挥部,当时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1962年我们到达时,作为临时居住地,我在此住了近一年。现在依然保留着,这座别墅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如今,它作为国防教育的实例,提醒人们铭记历史。

                  
       58年陸军炮兵也参加了炮击金门的战斗,这是公园内陈列的陸军122毫米加农炮

            
      当年为应对可能的敌人登陆,我们建造的碉堡和坑道,如今依然保留着,成为历史的遗迹,提醒我们曾经的艰难岁月和无数人的奉献。它们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军民团结、共同抵御敌人的决心。     看到这些碉堡,确实令人感慨。它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

              
     安业民烈士在58年金门炮战中,为了保护火炮,在战火中坚守到最后一刻,他的英勇无畏令人动容。英雄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被遗忘。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朱德元帅为安业民烈士题字的纪念碑,矗立在那里,它不仅是对安业民同志个人的崇高敬意,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传承他们的精神!

            
      岸炮38营和151连距离围头村约2公里,由于是军事要地,地图上找不到,时过境迁几经周折才找到,这里已经成为海警部队、武警部队和海军陸战队的驻地。远远地看到151连的炮位还在半山腰,此地是武警部队的驻地,我向哨兵出示了退役证书,哨兵向连长汇报后,我得以进入并登上炮位。虽然时间过去了六十多年,但炮位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样子,维护得很好。小战士告诉我这是二炮位,正是当年我担任二炮班长和火力排排长的地方,他热情地为我拍照留念。

     这次故地重游,让我再次感受到那段军旅生涯的独特与珍贵,那些青春年华,那些热血时光,永远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3人气值 +59 收起 理由
山谷晨音上海 + 3 赞一个!
沧浪愚翁 + 3 赞一个!
汉风 + 5 赞一个!
黄煌长 + 5 大赞!
宋玉芳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21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友佳作,图文并茂!回忆战争年代,故地重游!向革命烈士致敬,珍惜和平年代!活在幸福社会,天天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25-2-21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图文并茂!回忆战争年代,故地重游!
发表于 2025-2-2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发表于 2025-2-2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身难忘的经历!
发表于 2025-2-2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地重游,感慨万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发表于 2025-2-2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姆老师的这篇文章生动记叙了当年自己在福建前线参与修建工事、护卫沿海和实战演练的情形,同时反映了金井镇故地重游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文章可读性很强,我们从中也受到了教育。只是文章选用的图片已超过了网站规定的10张,请海姆老师撤掉多选的几张。给您找麻烦了,谢谢!
发表于 2025-2-2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地看完了文章,终于从迷惑不解到明明白白。开始感觉与我所见相似而又不同,我去的是厦门大嶝岛,战场的情况很类似,但地点又不对,原来围头也是战场。
     去那里一是为了解当年炮战,再者也想隔海看看对面。谁知虽然也设置了观看楼台。但海边却是一堵高高大大,又长又宽的像是山头一般的黑糊糊的东西,完全隔断了望向对岸的视线,很是遗憾,又百思不得其解,何以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2-21 10:53
海姆老师的这篇文章生动记叙了当年自己在福建前线参与修建工事、护卫沿海和实战演练的情形,同时反映了金井 ...

谢谢肖燕版主的高评和加精,图片已调整,祝您健康快乐每一天!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2-23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