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宝贝】儿女双双跃龙门
为落实“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我们全家随果树专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下迁办学,先后十年三迁其所。
1969年12月26日.刚开始下迁,居住在前所果树农场七队老百姓家。转过年来师生亲自动手架檩、砌墙、盖新屋,每家分住一间半泥瓦房。三年后,又迁锦州南山,住临时用教室间隔的家属宿舍。不久,又继续下迁位于山区在高桥果树农场,直到1979年底,奉命集体迁回东陵原校址。
十年间四次搬迁,一双儿女也跟随一而再、再而三转学,从小学一年直到读完“九年一贯制”。兄妹俩同时于1977年考入重点高中,而且双双分配在重点班。在高中读书期间,两个人都在学校住宿,只有周六晚上回家,在家里休息的一天还主动帮家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背花筐进山搂草、拾柴。星期天晚上返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两人学习用功,每次考试名次都在前十。
1979年12月26日,果树连队集体回迁沈阳,一双儿女户口随父母回迁东陵马官桥,但本人继续留在锦西高中,迎接1980年全国统一高考。按规定:高考地点应随户口就地参加,但是学校班主任和学生所在高中仍然希望留在本校高考以“升学率”。班主任蔡老师表示:哥哥头脑聪明,数理化是强项;妹妹记忆力强,文史分数高。 我们回迁原校址为保险起见,在户口所在地为他们倆重复报名并领取了“准考证”。待考试结束,两人都在“一本”分数线之上,这应该是预料之中,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妹妹比哥哥高出10分。原因是哥哥在考场因马虎大意将数理化一道大题看错了,结果白白丢了20分。 当初,随果树专业下乡办学的教职工家属,同届学苗近20名,当年考上大学的只有3人,录取率仅仅15%;老钟三人中我家就包揽了三分之二,一时被传为佳话。有诗为证:
‖下放办学辟新路,扶老携幼赴山乡。插队山村求温饱,夫唱妇随铸泥墙。虎牛同榜跃龙门,动荡十年未空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