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陌上红尘 于 2024-5-14 18:26 编辑
最后的人民公社周家庄
......
二、一切生产听生产队长安排
早在20年以前,周家庄乡的地就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浇灌。
在集体所有制下,队长安排干什么社员就干什么,不是社员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所有劳动都是队长分配,不用社员操心,但是一定要干好,干不好队长就要扣工分。
周家庄乡的工分分值都有统一标准。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到合作社一般也不会做大的修改。
周家庄10个生产队,全由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化肥、农机等各种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购置,采取淡季购买旺季使用原则,各农业生产专业组的收支由生产队向合作社的会计室报账,年终再进行一次性分配。
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周家庄如今已经建成了万亩小麦育种、四千亩美国红提、三千亩梨果、千亩苗木基地等四个专业化农业生产项目,
同时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区,所有的农业生产如今已经实行了“工厂化”生产,由合作社年初给各生产队下达全年种养指标,各生产队以队为单位,
到以上四个农业基地领取统一育好的种子和苗木,社员以专业组承包,进行日常的农业田间管理。
所有的种子、农药、化肥等都由乡里购买,社员不用操心。
各队按照节气安排农业生产,日常生产基本都由生产队长决定,这些队长都是20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
队长必须懂技术,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因此有人说老是换人也不一定好。
三、实行多劳多得
周家庄与毛时代的人民公社一样,一切劳动量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下地干活的,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
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
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除了生产成本和提留公共积累之后。严格执行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原则,分配基本体现了多劳多得周家庄公共福利体系,主要是靠着乡里的11家集体企业支撑着。
2008年,周家庄的工农业总收入达到了5.03亿元,公共积累余额2.9亿元。分配每家人干活时,基本保证每家既有人在企业上班,也有人在地里种地,达到一种均衡。
队长给社员分配任务时,会掌握大致平衡,这次给你分配了分值低的活,下次就会分配分值高的活。这里没有很穷的人,也没有很富的户。
四、中小学一切费用全免
周家庄乡有6个自然村,是当地最小的一个乡,可财政收入、税收和人均收入却连续多年居晋州第一。
而对于社员的收入,周家庄乡有个特殊的算法叫“平均生活水平”,与人均纯收入的算法不同。
人均纯收入是将第二年的生产资料投入也计算在内,周家庄乡的人均生活水平则没有包括生产资料投入,是纯用于消费的收入。
在周家庄乡,所有农业投入开支,例如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社员们都不用操丁点心,而是由乡合作社和生产队统一安排,社员的口粮等基本生活资料则由乡里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定额发放。
因此,由于算法不同,晋州市每年把周家庄乡单算,并不参加全市乡镇排名。
在1981年,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随后,中小学一切费用全免。随着时代的进步,福利政策也是在不断更新中。
五、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存
周家庄允许个体自由经济的发展,直到2001年去世前,雷金河一直都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
周家庄现在周密分工的最初制定者就是雷金河,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
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
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
不过,周家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绝大多数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周家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到1983年就改为周家庄乡了,
自从1953年周家庄实行的就是能够调动每个人劳动积极性的按劳分配的‘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周家庄人民公社在1983年改为周家庄乡后,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的经济形式并没有变动。
与过去人民公社不同的是,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但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社员在周家庄乡政府附近经营商店。每年要向队里交纳1000元的公积金。
根据周家庄乡合作社的规定,每个不参加农业或工业集体劳动的社员,每年必须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因为他们还享受合作社的各种福利。
具体数额为男性每年交1500元,女性每年交1000元(有6岁以下小孩的免交)。虽然有人现在选择了自己做生意,如果有一天不想做生意了,依然可以回到周家庄的集体经济中去。
从1984年到2001年18年间,周家庄的非公经济在全乡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
目前,周家庄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占总人口的5%左右,虽然没有增加集体收入,但让人们实行自由选择的流动政策,人民公社并没有禁锢社员的自由择业。
六、坚守农业 守护集体经济
1982年,周家庄人摁下了红红的手印,他们用手印表达了对集体经济的守望和信心!
周家庄人用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农村不同的发展模式。
周家庄的体制能否复制?但无论如何,事实是,在这轮经济危机中,周家庄人并没有遭遇“大规模农民工失业”之痛,没有“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问题,周家庄的百姓把这些都归为集体经济的强大和保障。
人民公社,在周家庄却存活勃兴,与其说是历史的奇迹,不如说是“事在人为”!
周家庄51年的人民公社史实表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通往共同富裕的一座坚固的桥,人民公社模式的完善是彻底解决解散人民公社三十年来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把人民公社当“大锅饭”、“穷过渡”的极左举措,进行彻底批判和丑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违反历史辩证法的,是完全错误的,是对不起当时人民的奋斗和努力的,是对历史的不公正的。
人民公社模式的完善和鞍钢宪法模式的完善,是真正由中国人民自己首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显著标志,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要共同富裕的福音,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容嘲弄的。
嘲弄历史者,是一种有违科学、既损人又害己的行为,终将要被历史所嘲弄。
在有13000余人口的周家庄乡,具有比周边分田单干村庄更兴旺发达的生产力,具有可观的集体积累,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厚实根基。
全乡没有一个外出打工者,不受外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致命性影响,社员安居乐业,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皆有所依,不存在令人破败之痛的“三农”问题,没有新“三座大山”的后顾之忧。
在周家庄乡,有一套精细科学的管理规章,能够使社员们心悦诚服。它并不限制人们单干和外出经商闯荡。
然而,百分之九十五的社员却是心甘情愿地听从乡社的安排管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仍然是党和国家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立足点。
周家庄是一个模范村镇,非常坚决、坚定的坚持导师思想,始终确保集体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时间已经证明,正如导师所说,要实现覆盖范围最广的乡村振兴,还是人民公社好!
有人说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持这样想法的人缺乏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准确把握。周家庄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不仅周家庄,还有南街村、刘庄村、大寨村等一批坚持集体经济的农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仅没有垮掉,反而发展的越来越好
有人说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持这样想法的人缺乏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准确把握。周家庄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不仅周家庄,还有南街村、刘庄村、大寨村等一批坚持集体经济的农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仅没有垮掉,反而发展的越来越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已经由越来越多的农村在脱贫的道路上不约而同的重新选择了集体经济的道路。共同富裕不仅是共产党的政策要求,也是人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