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稼圃 于 2024-3-5 15:11 编辑
【随笔】“我们不愿吃张院长的大米粥”!
__矗立在沈阳农业大学"克威园"内的老院长铜像
新世纪后,陆续上演的电视连续剧《太行山上》,有一个的农业专家为部队培育了金皇后玉米和粉红甜肉西红柿,很受刘邓首长和战士门的欢迎。这位多次真名实姓出镜的红色农业工作者——张克威,就是沈阳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的老院长。 张克威,193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先后在东北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授。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受毛主席接见。1940年7月,曾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生产部长。日本投降后,张克威以“东北干部副总队长”身份到达沈阳,被任命为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期间,先后三次筹建沈阳农学院, 1952年,经国务院正式任命沈阳农学院院长。
我,1956年9月,被保送到位于沈阳东陵天柱山麓的沈阳农学院。 1960年暑期毕业留校。 入学后的第二学期的清明节正赶上是星期天,我们园艺系317宿舍几个男生商量好,结伴上山去游东陵,为出行轻便提前更换了春装。早饭后,从学生一、二宿舍之间的蜿蜒小路北上,刚刚爬上天柱山麓的漫岗,一阵北风吹来,陡然一个寒战,顿时感到周身不适,有点头重脚轻。心想一定坚持住不要给大家扫兴。但是身不由己,同学们已经从体态仪容看出了端倪,察觉我正在发烧,于是大家赶紧护送我返回就医。 经学校医务所诊断为急性流感,当即送临时住院处观察治疗。原来,因为急性流感的突然袭击,几天之内已有数十名学生发病,医务所已经采取措施,一方面上报沈阳市流行病预防中心,;一方面迅速腾出综合楼二楼图书馆阅览室作临时住院处,安置学生病号住在图书馆的长条阅览桌子上,动员各系的健康女同学,前来做临时护理员。 当我被同学护送住院时,临时住院处的几十张阅览桌几乎都住满了病号,我被安置在近东门靠窗的长条桌上,马上有学生护理员来打针喂药。大约是晚上八九点钟,我下地趔趔趄趄到北二楼东头男厕所解小手,刚刚站上台阶就突然昏厥瘫软在地,迷迷糊糊间知道有人来搀扶,待回到床上清醒过来才发现,进男厕所扶我回来的是一位敦实健壮的女生,后来得知是土壤系56届入学的宋忠颜。
急性流感的突然袭击,全院学生近三分之一染病,学校被迫停课,图书馆临时病房不够用,又开放综合楼北楼东西两大间教室,将两张长条椅对拼成一张床。病号多了,已经引起学校和市政府的重视,病号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一天,张克威院长提着拐杖到临时病房看望病号,征求对病号饭的意见,有的同学发烧嘴中无味,每天早饭老吃大米稀粥口酸,见有人征求意见,于是直呼“不愿意天天吃张院长的大米稀粥!” 意见提的直截了当,整改得也立见功效。第二天早饭,就改吃“开花白面糖馒头”,外加“混汤肉丝面条”,病房内一片欢呼。 在图书馆临时病房住了一个星期,感到已经退烧就心想出院回学生宿舍了。卷起简单的被褥离开图书馆由东侧下楼梯,当走到一二楼的缓步台时,又来一阵眩晕,并未痊愈。于是又在一楼132大教室临时病房,续住了一周。
张克威院长在校任职20多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刻意追求,任劳任怨。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农业教育事业。转瞬间,深受师生爱戴的老院长离开我们 已经50年了,音容笑貌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