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4-2-27 20:30 编辑
这些日子在网上看电视剧《南来北往》引起了我许多难忘的记忆。坐绿皮火车是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如今乘坐的最多的一种交通工具。所以一想起来就有许多的故事在里面。《南来北往》中许多的情节一直都是我记忆中情节的再现,它真实、贴切,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存在。 我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是在上个世纪的1959年,那年大哥要结婚,正赶上三年自然的灾害前期,家中缺粮,而且办席也没有好大米可吃,就让我去五常水稻之乡在亲戚家均了二十斤好大米。那年我十四岁,几百里的距离,也是第一次坐火车,既生疏,又好奇。 第二次坐绿皮火车是在文革大串联时期,曾两次进京接受毛主席及中央首长的接见。绿皮车上人多得好像装豆包一样,行李架上睡着人,坐席下边也是横躺竖卧的,就连卫生间也都塞满了人,那车箱内的状态让人惨不忍睹! 七十年代以后,我在林区上了班,出差是最常有的事。那些年坐火车,只是从伊春到哈尔滨370公里,就是七块六毛钱和收入相比还是有些贵。因此,在车上常有人蹭票,一到检票时,就有一群人被撵到餐车,而且列车员还大声吼叫着,连踢带打的,让人补票,态度也是极其的恶劣! 对于我们这些公出的人,既使到了目的地,一下绿皮火车,也是撒鸭子往接待站跑,就是半夜下车,也要排到早上七点才能分配旅店,晚了就有可能住不上店,而住澡堂子。不是有句话说,公出人员是“五子登科”吗:穿的像公子,下车像兔子,运气不好就住澡堂子,办事像孙子,报帐时钱花超了就像个傻子。如果遇上旅店有臭虫,那就惨了,咬得利害,一宿都不得安宁。 再说每年过年,我五弟就提前来伊春接我们一家四口人,我们背着大米、猪肉、鱼、山特产品等,因为没有公交和出租车我们从南山绕行,要步行近10里路,提前两个小时出发才能到火车站登上绿皮火车,说起来回趟老家过个年也真的不容易! 到了新世纪,伊春修了高速路,我们回省城就多了一种选择,可以坐长途大巴了。尤其是这几年,伊春到省城又开始修高铁了,等正式通车我们老俩口一定会坐一把,回伊春看看。听说在伊春市区建了铁路公园,有老式蒸汽机车和绿皮车箱陈列在此,以展示伊春城市的变化和绿皮火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