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4-2-26 15:59 编辑
“平民市长”黎子流去世,为何引发广州人集体追忆?
这个冬天,是悼念的季节。很多德高望重的长者,纷纷与我们辞行。旧时代,亦与我们渐行渐远。12月25日,91岁的广州老市长黎子流,不幸染疾辞世。网络上,广州人纷纷悼念这位已经退休26年的老市长。 历任广州市长中,除去一些故去的,黎子流“黎叔”人望最高,流传故事最多。人们怀念他,不仅仅是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也是怀念那个生猛鲜活的旧日广州。今天的广州,开放务实,但是广州还曾经生猛过。这种生猛,不单是广州人敢想敢干,还在于政府敢于创新尝试,勇于革弊鼎新。
黎子流,1990年至1996年任广州市长。在任期间,他“干前人没干过的,干内地不敢干的,干一般人不想干的”,“干了不说、干完再说 、多干少说”,广州地铁如此,打通通往机场路问题上如此,在很多问题上都是如此。为什么他胆子这么大?那是一个勇于进取的时代,是一个虚心向外学习的时代,是一个英雄好汉不论出身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广东,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人,上至时任省委书记任仲夷,中至蛇口先驱袁庚,下至顺德“土包子”黎子流,他们都是改革闯将。这些具有改革精神的干部,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把南海边的一个圈,变成了中国最有希望的地方。“黎叔”虽然填的是初中学历,但是他自己承认只上过两年小学,没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也让他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长期在珠三角基层工作,让他更接地气,更能理解底层民众。有位长期在广东工作的高层领导,认为珠江三角洲的干部有独特优点,思想活跃、开放,语言丰富、生动。这位领导还曾针对这些干部文化不高但能干的特点,戏称他们是"不学有术"。黎子流就属于这类干部。黎子流后来总结,前三十多年的基层工作基本上是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摸索。后来邓小平复出,黎子流当上了顺德县委书记。这时,他开始明白中央也会犯错误,对上级的指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合乎实际的他就执行,反之则设法拖延。这种做法,也让顺德成为广东改革的急先锋。 因为认定“不违规就没有改革”,在执掌顺德和江门期间,黎子流先后创造了多个改革“第一”。 在顺德任县委书记期间,他在广东第一个提出并实行包产到户。顺德农村生产力因此获得极大解放,更为后来顺德全面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他说,我们要先行一步,虽然不是越雷池一步,但起码要越雷池半步。1977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干部还在实行左的那一套时,黎子流已经胆大包天到结交境外资本家,大搞招商引资。1979年,何贤带领香港商人李兆基、郑裕彤第一次来顺德,黎子流陪同接待,李、郑各捐资200万元重建华侨中学。全县上下沸沸扬扬,说我们的穿着解放鞋和中山装的书记变了,过去喜欢访贫问苦,现在喜欢上大老板了。黎子流到过一次香港之后,发现多年来关于“香港是地狱”的宣传,全是胡说八道。他当时认为顺德人要致富,必须少看内地的“会议新闻”,多看香港的经济新闻。但想真正推行开来,阻力很大。1981年,有领导视察深圳时路过顺德,在与黎子流闲聊时,问起对香港电视的看法。黎子流问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领导笑着答,当然是真话。黎子流便大胆谈起了自己的观点。领导听后表示认同,说:“我在深圳看了几个晚上,也觉得没啥。”有了领导的支持,他成功说服县委常委一班人,通过了关于在顺德范围内可以收看香港电视的决议。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第一个。1983年被破格提拔为江门市委书记后,黎子流又屡有创举。 1984年,黎子流率团到香港,在香港投资8800万港币,建立一座香港粤海酒店。此举让海外大吃一惊,中国一个地市级政府敢到香港来投资,说明中国的确要长期对外开放了。 1986年,民间集资2亿元人民币的江门市民办五邑大学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须知当时中国连一所民办小学都少见。58岁时,黎子流再升一级,出任副部级的广州市长。来到广州之后,因为广州的地位和媒体众多的特点,黎子流的影响力更大了,故事也更多了。 刚到广州,很多下属不服气他,认为来了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农民。黎子流心里也没底,开场白就是“广州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广州”。不过黎叔人狠话不多,敢立军令状。“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这句全广东都知道的经典名言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来的。这句极豪气的话,很好体现了一代广东人“开拓奋斗,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后来,黎子流当然没有“返顺德”。他凭着顺德人特有的韧劲和坦诚,很快征服了有机会比珠三角人读更多红头文件的广州人。当时的广州包括整个中国,都在治理整顿中,“改革开放模模糊糊,治理整顿清清楚楚”。什么都管,很多都管死了,那是一个等待、观望、沉闷的局面。干部感到前途渺茫,全市工业找不到出路。机关干部4000多人,平均收入不够250元/月,他们的工资水平比珠江三角洲所有的县、下面的区要少30-40%。有些干部下午6点才去菜市场,希望能买到便宜菜。为了尽快熟悉广州并打开局面,他开始大量的调查走访,首先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他花了三个月了解民情民意,对当时广州存在的用电、治安、住房、交通等难题进行整顿处理,并逐一解决。广州市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平民市长”。他上任时,广州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在珠三角八个城市中,处于吊车尾的位置。1990年,整个广州的GDP只有357亿元。邓小平南巡之后,六年间,广州经济每年以平均19%的速度增长,1998年GDP增长到了2600亿元。黎子流这个广州市长当得很不容易。因为工作太辛苦,连他的秘书都跑了。因为不被理解,有市民要“扔他落珠江”。因为大规模城建工程,国务院也批评过他。但是城区建筑低矮密集,“抬棺材出不得,救护车入不得……不改造怎么行?”作为一个地道的老广,黎子流不标准的普通话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惹出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有位领导来广州考察城市建设。黎子流用普通话介绍:“这位是“搞死人”(高祀仁)同志。”领导当时一脸懵圈。黎子流接着又说:“这位是负责安保的一笼鸡(丘龙基)同志。”丘赶紧陪笑:“您好,我是一笼鸡。”有记者把传说中一些笑话汇编给黎子流看。看完之后,他笑呵呵说:“市面上流传关于我讲普通话嘅故事,大约有三分之二系同我冇关嘅,三分之一系真有其事,嗰三分之一里边又有一半系经过加工嘅。不过大家讲得开心听得愉快嘅话,我都冇乜意见,创作自由嘛。” 对于安在他名头上的段子,他不以为意,“大笑一场,有助消化”。接触过黎子流的一名作家是这样评价他的:黎子流非常坦诚,从他嘴里很少听到言不由衷的官腔官调。他的灵魂似乎就该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自己的职位,并创造了无愧于自己职位的荣誉。在官方公布的去世消息中,黎子流被称作“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从现有资料来看,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可以享有“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的称号。在“共产主义战士”前,最常见的修饰语词是“久经考验”和“忠诚”。与前代领导人相比,“共产主义战士”的评价与“马克思主义者”皆属政治荣誉。一个副部级的地方领导人获得如此评价,实属罕见。由此可见,黎子流“改革闯将”的形象和历史地位,得到了江湖和庙堂的一致认可。今天,我们怀念黎子流,也是在怀念那些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驱。因为有他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能步步推进,才有后来春天的故事。 今天,我们怀念他们,也是在怀念那个尊重常识、顺应规律的时代。 什么是常识?发展就是硬道理。 什么是规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