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4-2-4 06:01 编辑
对于春节,人们习惯于称之为“过年”。目前,又临过年,说说有关年的事。
年的含义 综合《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词源》的解释,“年”有如下7个含义:1、是一个时间单位,为公历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年1闰。2、岁。表示人的年龄、寿命。3、表示时代、时期。如近年、唐朝末年等。4、年节。如新年、过年等。5、“五谷熟曰年”。6、人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如少年、老年等。7、与年有关的东西。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万年历、年画、年糕、 年货,等等。
年的活动 过年,即过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活动。许多地方的年,是从腊月初八到来年“二月二”(农历),期间,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团聚。过年时,全家人要团聚,说是过“团圆年”。家庭中有人在外,千方百计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前赶回家。我国人们早就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说法。 过年时,一家人要团聚,亲戚、朋友、战友、同学、同乡等等关系密切的人们,也要团聚。人们在团聚中,总结、交流上一年各种体会,商量、谋划来年的事情,以期过得越来越好。 守岁。就是“年三十”晚上,点着“长明灯”,即整个晚上不熄灯,人们通宵不睡, 通宵守夜,“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 年。” 守岁时,还讲究 吃“年夜饭”。 这顿年夜饭,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 年夜饭” 的习俗。20世纪80年代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 ,20点钟后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子夜过后,要放鞭炮,以除恶邪。 拜年。过去,拜年是晚辈给长辈磕头、跪拜;现在,除去磕头、跪拜外,有的集体拱手团拜、有的电话拜、信息拜、网上拜,等等。 在农村,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换上新衣服去拜年,首先给自己家中老人拜;然后,本族人相约,给本族长辈拜;再后,给前邻后舍、当村亲戚、朋友的长辈拜。初二、初三,给姥爷、姥娘、舅舅、妗子、姑、姨等亲戚拜。初六给丈人、丈母拜。70年代后,有的改为初四给丈人、丈母拜。有"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之说。 人与人之间,如果上一年内发生过纠纷、矛盾,要通过互相拜年,表示道歉、和解,重归于好。如果上一年内发生了纠纷、矛盾,年节不互相拜年,俗称“断了年节”,表示破裂、断交,说明没有谅解、不想再和好。 祭奠。就是过年期间要祭奠过世宗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到祖坟去,上供、焚香、烧纸、磕头跪拜,以寄哀思;再一种是,到祖坟将过世宗亲的灵魂请回家过年,在家中上供、焚香、点蜡烛、烧纸、磕头跪拜。 娱乐。春节是个喜庆节日,过年时,有许多娱乐活动。1、贴春联、贴门神、悬挂灯笼。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1000多年前的后蜀时期。2、放鞭炮、烟火。以避邪求吉祥。3、民间娱乐活动。有敲锣鼓、踩高跷、舞狮等,建国后还有县、市、乡镇、村组织的各种比赛、展览、巡回文艺演出等等。4、邀请文艺团体演出。5、近些年,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特别娱乐节目。6、闹元宵。敲鼓、舞狮、办灯展、猜灯谜,吃元宵(汤圆)等等。7、打牌、聊天,有的家庭,外出旅游。
年的成语
年的传说 据传说,年原来是一种为人们带来 坏运气的的 动物。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们比现在的大象大几倍,比老虎凶几十倍。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人尝一次口鲜。时间是在天黑以后出来,等到鸡鸣破晓,返回山林中去。因它们怕红色、怕火、怕动静,所以,人们就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点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