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锦绣之州 于 2024-1-30 14:04 编辑
记忆中的一封家书 30年前,民谣歌手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唱红大江南北,今天再听一遍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想起了我曾写过无数封家书的父母。)整首歌曲把写信的格式、内容、结尾表达的非常准确又饱含亲情,因此倍受大众喜欢。转眼30年过去了,科技的发展使写信这件事变成了回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短信、微信、语音聊天。可我还是怀念写信的日子,从我们小时候起再往前数至几千年,写信曾广泛流传于官府和民间,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饱含着写信人和收信人双方浓浓的情感。诗仙李白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盼望一封家书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中就有详细的写信格式和要求,所以在当时具有小学文化的人就都会写信,我在十多岁的时候就曾多次替不识字的街坊邻居给他们的亲人写信。上大学时每个月都要给父母写信,参加工作后除了给父母写信还要给远方的亲朋、同学写信。我感觉,同样的语言如果从口中说出来是轻飘淡薄的,如果写在信纸上被收信人念出来就会感觉沉甸甸的。我至今在脑海中还清楚记得:先在信纸上顶格写称呼,然后另起一行,错两格写问候语,再另起一行错两格写内容,最后一行写此致、敬礼,落款处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年月日。一封饱含着写信人情思的信件就随着邮局的几经周转最后送到收信人手中。戴着老花镜的父母手捧儿女的来信脸上的皱纹舒展了,戍边的军人捧着亲人的家书凝望着家乡的方向……。可就是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书信,如今却变成了回忆。纸质版的一封家书已经被语音聊天或微信留言代替了,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学课本中还有没有写信这一课。我真想按照传统的格式再写一封信,可是,写给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