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锦绣之州 于 2024-1-18 22:11 编辑
【我爱北京】北京前门大栅栏
关于大栅栏,它的标准发音是Dà shí làn。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大栅栏在明朝中期是有围栏的,当时有宵禁,早上大臣们又要上朝,所以这个地方会有专人把守,到了清朝同治时期,大栅栏的围栏已经逐步被取缔但名字留了下来。 第一次走进北京前门大栅栏,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我在中药厂负责新产品研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北京,当时到北京住宿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一般都是要先到旅馆介绍处排队,旅馆介绍处给你分到哪儿你就再到那个旅馆,很麻烦。后来我们就摸清了中药系统的人到北京出差都是住到北京市药材招待所,这个药材招待所就在大栅栏六必居酱菜园的后面,所以每次下火车先到药材招待所住宿,必经之路就是大栅栏整条街。 那时候我还年轻啊,穷并快乐着,早上出去办事要走大栅栏一条街,办完事回招待所还是要走大栅栏一条街,兜里没有几个钱儿还是乐此不疲的逛啊逛,什么张一元茶庄、瑞芙祥绸布店、同仁堂药店、老北京炸酱面、小商品市场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办完事临回家前还要再逛一次,摸摸兜里的钱,给孩子买几包方便面,给大人买几包挂面,再到六必居酱菜园买一包八宝咸菜。当时的出差补助是每天1.2元,为了省钱我们几乎每顿都是吃面条,为了给家人带点儿东西每次都是坐夜行车硬座,这样能按票面金额的40%提成补助。写到这里我已经眼含热泪,我哭曾经艰难的岁月,我哭已逝去的青春……。后来随着工作的变动,我去北京的次数越来越少,大栅栏也就成了心中的记忆。直到八年前我陪好朋友去内蒙古大草原参加沈阳药科大学的同学聚会,返回时是在北京解散的,当时我们三个人中还有一个姥姥带着3岁的外孙女,正发愁找不到合适的旅店,这时我说咱们到大栅栏附近去找,那里的旅店便宜且逛街方便,另两个人在我的带领下在大栅栏找到了400元一晚的三人间。当天下午我们又逛起了久违的大栅栏,哇,好陌生啊,整个大栅栏已是旧貌换新颜,街道拓宽了不少,所有的老店铺都在,只是都上了档次,所有建筑张灯结彩霓虹闪烁,街面上时不时的就看见栩栩如生的雕塑铜像,我扳着铜像照了几张相。我们去稻香村买了几样点心;去同仁堂药店买了几种中成药又里里外外的参观一遍;又去前门吃了烤鸭。几十年不见这大栅栏变得恢宏大气,连街上的行人也是个个光鲜亮丽悠闲自然,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年轻人手捧纸杯边走边吃。啊!大栅栏,我又来了,今天的我虽然仍是个穷人,但和当年比我也鸟枪换炮啦。 大栅栏只是北京城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最能感受老北京味儿的一条商业街,想要寻味老北京,朋友们一定要去大栅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