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同舟共济 于 2024-1-3 09:53 编辑
手榴弹爆炸的生死瞬间 萧毅
1972年底,我从下乡插队的浙南农村,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东北边境城市丹东。 在河口新兵连,我们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集训。我被编在新兵连的一排。丛排长个子不高,体魄健壮,脸色微黑,粗眉大眼,鼻直口方,目光炯炯有神。走起路来步履匀称有力,耸肩挺胸,双目平视,胳膊有节奏地前后摆动,显露出良好的军事素质。他是吉林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口才很好,平时大大咧咧的,喜欢跟战士们唠嗑,所以大伙也都愿意亲近他。 新兵连的任务主要是进行队列、正步、操枪、刺杀、射击和投弹等训练。 有段时间,王连长和丛排长带领我们,每天都到野外训练投弹。 训练时,他俩总是耐心地教我们掌握投弹的要领和步骤:“右手握住手榴弹把柄,将盖子的拉环扣在小指上,向前助跑几步,快速抬起手臂,利用身体的冲力和惯性,使劲扔出去。”并多次为我们作投弹的示范动作,言传身教。 我原先对投弹还挺感兴趣的,可投弹时间长了手臂开始发酸,一天下来很胀,第二天就感到手臂有点沉重不太灵活,几天以后连胳膊也疼的抬不起来了。 刚开始,我们还扔不到三十米,有的只扔一二十米,而王连长和丛排长却能扔到四十米以外。 大伙每天扔啊扔的,个个扔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摘去棉帽,头上直冒热气,裹在里面的衬衣也湿透了,手臂都肿胀了,又酸又疼,仍然坚持不懈。一枚枚“手榴弹”呼呼地腾空飞跃,着地后溅起一股股土尘,落弹点的距离渐渐地向前推进。 一个月训练下来,大家投弹的距离比原来远了,成绩也有所提高。平时训练投掷的都是教练弹,最后要进行实弹投掷考核了。 实弹投掷那天,我们来到一座山上。王连长让大家站在山坡上,面对山谷向前投弹,并再三强调投弹时千万要注意安全。我们距离崖壁大约有10来米,这样比较安全。 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把手榴弹扔到了前面的沟壑里,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烟雾弥漫。 当轮到陈龙投弹时,他把手榴弹盖子的拉环扣在右手小指上,向前跑了几步后,用力扔了出去。没想到手一滑,手榴弹掉在了跟前五米的地方,吱吱地直冒烟,眼看就要爆炸了。 王连长见了大声喊道:“危险!快躲开!” 站在小陈身后的人,有的向后倒退,有的左右闪开,也有的慌乱中就地趴下,纷纷躲避。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丛排长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冲向前去,迅速抬起右腿,一脚把冒烟的手榴弹踢下了山崖。 “轰”的一声,掉下山壑的手榴弹炸响了,硝烟从崖壁下升腾上来,火药味在空气中蔓延。 小陈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今后训练千万要注意安全!”丛排长上前扶起了小陈,并看了他一眼。 小陈人长得瘦瘦的,个子高高的,皮肤黑黑的,眼睛小小的。 听了丛排长的话,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充满羞愧的眼睛避开了丛排长的目光。 “小陈啊!今天多亏丛排长救了你,算你命大!”王连长也从后面来到小陈身旁,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 惊魂未定的小陈吐了一下舌头,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丛排长!” 事发后,丛排长英勇救小陈的事迹在全团传开了,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论话题。
注:本文被编入南方文化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的《寅丰诗慧》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