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植物学实习侧记获稿酬 “春风摇绿了牤牛河边的垂柳,北归的小鸟在枝头啁啾。 植物学教学实习现场在植物园,内容充实,收获丰厚。 小试笔锋写了一篇侧记,《学府校报》竟付与少许报酬。 取款字条清晰的写着作者石竹,一股喜悦之情涌向心头……”
校园西侧,有一条发源于辉山余脉自北向南缓缓流动的水系——牤牛河。为防止雨季洪水泛滥殃及城区,沿河右岸修筑有数公里的长堤,左岸与沈农校园之间也筑有一条防水堤坝。 牤牛河两侧树木廊林,植被茂密,早在建校之初,这里就被克威院长选定为教学基地,并逐渐辟建成占地四、五百亩,栽种常规和珍稀花草树木五、六百种的植物园。“植物园”三个字还是1956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莅临沈农时亲笔题写的。 我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季,开设“植物学”课,由陈雄球老师主讲。陈老师来自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专业基础扎实,讲课生动活泼,在讲授松树开花结果习性时,提及“雄花”与“雌花”时,竟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别风趣地说:“松树开花结籽后留在树上的松球,就像我的头!”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生长发育、生理生态以及分类与系统进化的学科。它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讲起,实习内容丰富多彩,植物园风光无限,实习结束我给《校报》写了一份“豆腐块”的消息报道,不料竟被刊载,并随学生信箱寄来一张稿酬便条,写明作者石竹,稿费0.30元。 从此以后,我经常以“石竹”这个名字,在《院报》《诗刊》上出现。稿酬也逐渐以数倍十数倍递增。时间长了,有人以为我姓石名竹,直到毕业工作后出席科研成果鉴定会,遇到一位植保系毕业的校友前来接站,见面握手第一句话就叫我“老石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