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老的,这是自然规律,无法逃避的事实。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年生活,要端正思想态度,变被动为主动适应。这对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老年人的思想状态从整体上讲是比较乐观的。社会各级政府对老年事业关注的分量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把老年事业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来,从各个方面予以关照,促进老年事业蓬勃发展,形势大好,让我们看到未来的美好前景,让人欣慰。 但是,老年人的思想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解决。新中国建国七十年来,社会的发展很快,经济基础相对来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社会的人口老龄化来得有些太快,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老年养老制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这是现实,需要社会不断的努力改善去建立健全,以达到本国社会实际需要,让老年人的养老环境更加完美,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需求。从思想的适应到经济保障有一个过程。首先来讲,老年人的思想转变适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社会发展史着眼看,老年人的养老一般是以家庭为主体来进行的。传统观念就是养儿女防老,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思想观念。养老院条件再好,老年人不愿去敬老院颐养天年,认为那是脱离了家庭生活,与儿女无法共同生活,想儿孙,担心很多的事情,有陈旧的思想包袱束缚。一句话无法接受这个社会现实。这与传统观念有直接的关联,所以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现在一些孤寡老人渐渐地适应了这种生活环境,在敬老院里生活的很好,生活质量,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从物质生活到文化生活均有明显的改变,把敬老院视为自己的快乐家园。而那些有儿女的,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一些老年人则是保持着抵制的思想态度。其原因就是,认为自己养儿女目的就是老年时期有人赡养,在家庭中有天伦之乐可享,而敬老院则是孤寡老人的去处。儿女工作忙,家庭生活节奏紧迫,有时无法照顾老年的生活起居,老人在家身体好一点的 可以维系自己的生活。但每天的生活处于单调中,不是与电视为伴,或者把感情寄托在孙子辈上,而且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在跟前高兴,孩子上学不在,生活感觉无聊。最终孩子上高中,大学,感情上,生活上与老人的距离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思想情绪也随之而郁闷起来。特别是那些空巢老人尤为严重,感觉生活冷落,思想灰暗,对生活失去信心,以得过且过的方式打发时日,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值得社会关注。 老年人经济生活上相对来讲是可以维持生活保障的。关键是思想方面需要家人,社会群体的关爱,文化生活是不能缺少的。老年人要与社会保持联系,与社会对接,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抒发个人的情感。老年人不仅需要亲情,更需要朋友,需要与人有沟通的机会,阐述个人的观点,见解。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倾诉内心世界的话语,达到宣泄内心世界的郁闷。岁数越大,这种欲望越强烈,而且有一种不可遏制的状态,可谓是一吐为快,不管是好事,还是牢骚必须发泄出来,睡觉也安稳了。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老年人需要社会关爱,需要与社会对接沟通,抒发情感。这些现象在很多老年人的身上存在,虽然不能说具有普遍性,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思想状态。处置好这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过程。 老年人要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现在社会的竞争意识是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也呈上升趋势。孩子的事,老年人的生活料理,工作压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搞的手忙脚乱,甚至是疲惫不堪。以后,年轻人肩上担子越来越重。一对年轻夫妻要抚养四对老人,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摆社会面前。所以老年人最终的归宿还是敬老院养老比较合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年人应该把思想观念扭转过来,接受这个现实。一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二减轻孩子们身上压力,是一举两得的好措施,敬老院养老是值得推广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