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8-10 10:55 编辑
焚书”是由秦始皇的宠臣李斯提出的,“坑儒”也是在“焚书”的基础上产生的,故而,“焚书坑儒”的账,都可以算到李斯身上,李斯之所以会提出“焚书”,一方面是李斯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家学说有足够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认为法家学说可以很好地维护秦皇统治,另一方面源自李斯内心深处消灭除法家外百家学说的政治冲动。 首先,李斯拥有足够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李斯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于其师兄弟韩非不同,李斯因为有足够的机会实践法家理论,故而几乎没有著书立说。虽然李斯不曾著书立说,但李斯的才学与韩非不相上下,李斯的理论能力也应与韩非差不多。今读《韩非子》,可知韩非对于其所掌握的法家理论有着足够的理论自信,相信李斯也是一样,故而韩非和李斯虽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弟子,但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正因为李斯对法家学说有着足够的理论自信,加之有极多的实践机会,所以李斯对于自己为秦始皇设计的制度也拥有足够的自信,在淳于越等儒生提出效仿周天子分封时,李斯毫不迟疑地站出来阻止,斥责包括儒家等百家学说为异端,建议秦始皇销毁百家学说、诛杀谈论百家学说的士人,这便是著名的“焚书”,其实也包含了“坑儒”。 其次,李斯内心深处有着消灭百家学说的冲动。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现在看来是巨大的文化繁荣,各家都为当时的社会现实开方抓药,各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是最正确的理论,最终,秦国通过实践法家理论消灭了六国,一统中原,纷争了几百年的百家争鸣似乎也该有个终结了,然而,在漫长的百家争鸣中,儒家虽然从未像法家那样得到过一国长达几十年的认可,但因儒家广收门徒又出过孔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多位大家,儒学得到了更多士人的认可,这些士人并未因为法家助秦国一统天下而拜到法家门下,相反,儒家越挫越勇的劲头越来越大,像曾与墨家等学说争辩那样,在秦国朝堂上和法家代表人物李斯不断地争辩,双拳难敌众手,法家本就势单力薄,哪是能人辈出的儒家的对手?法家虽人才少,但手握权柄,李斯便想借着手中的权柄将儒家以及其他的学说彻底消灭,辩经辩不过,在肉体上消灭你,总是可以的吧? 综上,李斯之所以会提出“焚书”进而引发了后来的“坑儒”,主要是因为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
伟人看问题总是与众不同
1945年郭沫若出版了《十批判书》著作,里面有一篇《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1973年8月5日,毛主席写了一首诗《读<封建记﹥呈郭老》批评郭沫若观点,全诗如下: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来说劝您少骂一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也需要再商量。虽然秦始皇已经死了,但是他的业绩还留存在史册,孔子的名声非常大,可是实际上却没有什么价值。历代统治者推行的都是秦始皇的郡县制,您写的《十批判书》可“不是好文章。认真读读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论》,但不要从柳宗元那里倒退到周文王的时代啊。 秦始皇成统一大业,对于中华民族功莫大焉,但他听信李斯建议,搞了一场名垂千古的“焚书坑儒”,被批判已是历史的定论,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号称史学大家的郭沫若也未免俗,跟着骂起秦始皇来,秦始皇迫害知识分子的暴君嘴脸是代代相传。
可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主席却别树一帜,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与历代绝大多数史家不一样的观点,开宗明义就说“焚书事业要商量”。毛泽东作为一个熟读史书的政治家,他决不会草率地推翻一个历史定论的。
此文很明显,主席的意思是应该将秦始皇与焚书坑儒分开议,不能够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