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廖若晨星 于 2023-7-24 05:36 编辑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当地民间称为"唐灯"。其工艺源自唐代,整个花灯不用一根骨架,只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张黏贴接合,再盖上全用绣花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经13道精细工序制作而成。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自挖掘与公众亮相以来,先后多次获奖,曾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素有"中华第一灯"之美称。 针刺无骨花灯发源于浙江仙居皤滩,此地明清时为浙东南的重要商埠。相传无骨花灯源于唐代,俗称"唐灯"。明清时技艺日趋精湛,民国初,发展到鼎盛,花色品种多达80余种。截至2007年已抢救恢复27种。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特别是造型方法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的千变万化和图案的丰富多姿,形成了繁多的花色品种。 1996年,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2000年,仙居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后来,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图案入选"中国彩灯"系列邮票,并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