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3-6-8 16:59 编辑
一个家庭除了充满爱以外,我觉得还要有声有色,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气质才算功德圆满。我姥姥过世以后,她带来的日本旧货“戏匣子”经过改造(电压原来是110伏后改为220伏),我们就能听到了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间有许多的流行歌曲。记忆中“二郎山”,“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东方红”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广播电台播,唱片机里唱,广播喇叭也放,让那个年代的孩子,从头到脚一片赤红! 另外大哥从朝鲜战场回来,上了班,他的业余生活也是吹口琴,唱歌,受此熏陶我也就喜欢上了音乐。但我们兄弟天生就没有唱歌的好嗓子,于是我就买了把竹笛学起来。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因为是自悟水平进步不大,直到上了大学,同班同学有玩乐器的高手,这才有了突飞猛进!班上有了三个人的小乐队,周日里会演奏一两个小时。后来文革了,成天跳忠字舞,我们几个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伴奏者。后因民乐音量不足,就又学起了西洋管乐,吹小号、圆号,大拉管什么的,上街跳忠字舞就更有气势了! 等到我去了林区上了班,只有年节单位办文艺晚会,才又凑起来玩那么一两小时。而平时科研任务重,又经常下基层,根本就抽不出时间玩。所以乐器一放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了休,为了丰富退休生活才重操旧业玩起了乐器。 我这个人“喜新厌旧”到了2007年我买了电脑,从网上认识了陶笛就买来学习,并通过电脑传到网上,升级了我的爱好。2017年我又入手了雅加电吹管,卖力地学起来。不过还好,来到哈尔滨,小区成立了艺术团,才开始了每周一次的演奏活动。 我们这个乐队,一色的老人,岁数小的近60,岁数大的80,还有几个歌唱演员,水平都不错!器乐有二胡、笛子、洋琴、中阮、三弦,缺的是低音部的大提琴。我吹萨克斯担当低音部,大家认为效果很好。每次活动我们先是演出乐曲,如“步步高”、“幸福年”、“众手浇开幸福花”、“草原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花儿与少年”等二十几首。然后是歌唱演员登场,唱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如“红湖赤卫队插曲”、“小白杨”、“战士歌唱毛主席”也有几十首。 演出休息其间大家聊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或聊聊个人生活等等。尽言之,都是些让人们娱乐身心的事情。 因此,我觉得一个家庭光是生活富足,那么还不算圆满,只有让精神生活也提高一个档次,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才能真正体验出家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