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山秋水 于 2023-6-16 05:18 编辑
忆 故 乡 赋
北望太行,听京广列车轰鸣;南近共渠,闻卫水湍流沃野。正南五百丈,新乡建县于隋唐;再南二百里,郑州封都于夏商。获嘉有周王结盟天下之所尊同盟,卫辉乃武王伐纣之地称牧野。 世传寺庄顶之肇始,起于法海寺之高台;百姓之聚居源于燕王扫北,移民之垦荒起于洪洞东迁。村南有碑为证,难查经年;祖辈口口相传,亦无史书为鉴。 光阴荏苒,春秋稼穑。承天地之馈赠,蒙先祖之荫泽,清末几十户,共和数百丁。长幼尊卑,礼数承于孔孟;伯叔子侄,辈分俨然有序。村中本无豪门,各姓亦非望族;土改授刘姓为地主,着实牵强,挂牌予以批斗,更为不妥。民均桑田扶犁,勤劳持家,汗滴禾土,广种薄收。处清贫并未气馁,视富贵宜不媚献。 村北有赵氏聚居之区,至清末民初之时,历经数代艰辛耕耘,俨然殷实富足之家;环布薄田瘠地,横跨方圆十里,淘井垅席浇地,辘轳井绳斗灌,雇佣周遭佃农,营种谷稷薯豆,主顾精打细算,佃户戴月披星,牛耕荒旱之春,驴载歉薄之秋,耙地到红日坠山,归院已银月悬钩,庆丰年于梦寐,觅银两不异谋。 祖上耕读持家,习武团练报国,屡赴科举应试,期盼求得功名。有天祖一遭中举,县衙荣登皇榜,弋取武科功名,光宗显耀祖庭。弯弓搭箭射飞雁,运气走拳起旋风。入汉旗,掌保甲,佑乡里,护族群,礼贤下士,传得美名。 然风水偶被时势所破,家运常遭国运左右。清末鸦片肆虐,恶习横行,有沾染者,卖地典屋,家败起于忽然,积累化作扬风。至军阀混战日寇横行之苦难岁月,家境回归至蹬水车浇园,拐豆腐谋生之境。建国领受贫农,自在情理之中。 七零年代,村东西南北两条街巷,形势中轴,交汇处作聚会布告场所。同姓聚居,鳞次栉比,土墙茅舍,柴户小庭,泥棚覆瓦,风雨飘零,年久失修,韧性支撑,烹饪尽用土灶,地锅燎以蒿蓬。 冬夜慢慢,兄弟两头贯被取暖而卧;夏日炎炎,祖母芭蕉摇曳以去汗蒸。每逢餐饭村民常聚于街巷天南海北,家有纺织妯娌更集于场院结伴缀缝。邻里相助,允诺重诚,尊敬老弱孤寡,互济米面斗升。偶遇洪涝肆掠,政府稍加救济,也可勉强支撑;若是正常年景,谷丰多于灾歉,安稳少于哀声。至逢年过节,串户拜年献岁,遇婚丧嫁娶,互相穿忙帮衬。全族协力同舟共济,经历百年苦雨凄风。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平畴青禾依旧,世事阡陌桑田。今随改革大势,人人向往富足。资产充盈者办厂兴业,体健持技者离乡务工。居家慵疎者鲜,勤劳努力者众,汗水描绘富裕蓝图,双脚踏出坦荡前程。 离乡四十余载,临近甲子之岁;削去九霄鹏志,力避官场营营;渐去欲于财货,愈淡看于虚名。故土生养之地,情感寄栖之所;幼年放牧之旷野,少岁割草之荒丘,结伴摸鱼之塘溪,攀藤掏鸟之林幽。 居于乡里,养鱼一池,种菜数垄,栽花满架,植绿院庭。寻趣于林间草甸,寄思于春鸟秋虫;究律赋之规制,攻典籍之旨精;卧榻冥思于万里,登高呼纳于清空;惠风和畅,不妨抚琴一曲;阴雨凄清,姑且悲咏数声。遥望原野层峦叠翠,品鉴堤岸柳林絮飞;看白云出岫紫燕穿梭,量共桥飞壑春水东流;聚友啸歌于寺庄,敬瞻漫步于碑林;有欣奏累遣,戚谢欢招之感慨矣!
(作者简介:河南新乡人。1979年入伍,曾任解放军某部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等职。近年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热爱传统文化,常读诗词歌赋,长于乡村,眷恋故土,记录岁月,回味往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