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3-5-15 08:12 编辑
【老共产党员的风范】
青史留名的齐存修
齐存修(1917~~1974),又名齐忠,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魏家屯镇齐官屯村人。他是位老八路、老党员,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做出很大、不朽贡献。
著名小说原型 1941年,他见到枣北县大队的队伍后,追着去参了军。 他在战争中学习磨炼,在战争中迅速成长。历任枣北县大队战士、班长、排长、队长;1945年后任冀南军区五分区独立二团警卫营连长、营参谋长。 对敌人怀有着刻骨仇恨,战斗中勇猛豪爽,出生入死。他说:“怕死就不当八路军,当八路军就不怕死”。被誉“铁打硬汉英雄”。 他还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平原枪声》里的王二虎的原型。
创建橡胶产业 解放后,他转地方工作,1969年至1971年,在衡水马车修配社任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主任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勇于开拓创新,勤奋努力争先,做出了令人铭记的贡献。 开创橡胶制品生产,奠定“衡橡”宏业基础。河北省衡水市有一个全国闻名的“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衡橡”,年利税超过2亿,是唯一的“中国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承载国家火炬计划企业、全国科技创新成果金奖企业和衡水重点骨干产业。 这个企业的前身衡水县马车修配社(简称“马车社”),是1969年,刚刚调来不久的“革委会”主任齐存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马车社”扩大生产、建设新厂区、开创橡胶制品生产的规划。 他派人到外地联系橡胶制品业务,自制700×700平板硫化机,招进部分合同工,修建新工房,开始了橡胶制品。 1970年“马车社”更名为轮胎翻修厂(简称“轮胎厂”)。 解决生产亟须难题,建成衡水地标景观。当时,他们开展的是轮胎翻修。翻修的再生胶,必须有锅炉。难题一是缺资金,二是难买到。 1971年,齐存修找到在省会石家庄工作的、曾经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刘英,约刘春节期间到“轮胎厂”并小住。 老英雄这一住不要紧,竟然还为该厂解决了锅炉难题:老英雄利用老关系,联系到国家交通部主要领导,给调拨了一台旧火车机车蒸汽锅炉。 “衡橡”的火车汽笛,天天鸣响,成为衡水路北区的一道别致的地标景观,至今,许多老衡水人仍然津津乐道地谈忆。 勇于争先开拓进取,实现衡水全县拔筹。1970年,衡水地区农村悄然兴起的加工橡胶制品企业方兴末艾,“轮胎厂”作为全县唯一的县办橡胶生产企业 ,有自己的炼胶生产能力,有自己的生产橡胶制品的配方技术,很快就承担起了本县和邻县混炼胶(生产橡胶制品的半成品)加工生产任务。 1970年,他带领“轮胎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出“大干100天,实现100万”(百万元产值)的宏伟目标!当时,仅有小压力机7台,小汽压力机4台。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居然真的实现了目标愿望。到年底,突破了自己提出的目标,全年创记录地完成了工业总产值106万元,实现了利润30万元。高兴得他们敲锣打鼓地去向政府和全县人们隆重报喜。这样的成绩,成为当时衡水县县办工业中的一枝独秀。 不断强化厂区建设,留下企业雄厚家底。他虽然在该厂工作时间仅仅3年的时间,但是,却大上了“硬件”,夯实了基础。 在厂区建设方面,原先生产车间很少,只有临街的六七间平房和院子中间的两间机修工房。为扩大生产规模, 1970年初就开始在厂区后半部修建新工房。到10月份,先后建成了新的炼胶车间工房、轮胎翻修车间工房、橡胶制品车间工房和蒸汽锅炉房,共约500平方米,年内陆续投入使用。1970年厂区建设的几个项目,把只有3.6亩面积的厂区小院挤得满满当当,每一个项目都是边建设,边安装,当年开工,当年投入生产,保证了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 1971年2月,开始筹建新厂。经衡水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批准,在铁路北孙三村和牛家佐地域征地24亩1分4厘,作为新厂建设用地。他们动员全体职工利用班下时间加班加点烧砖,每个职工每天至少要在班下到10里以外的何庄村烧砖、运砖4个小时,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热火朝天的烧砖、运砖活动一直坚持了3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冬春共烧红砖20万块以上,基本满足了新厂建设需要。年内新厂建起了轮胎车间、橡胶制品车间、炼胶车间、锅炉房和16间办公室宿舍,全部投入使用。
低调为人处事 齐存修在部队英勇杀敌,在地方建功立业,为人处事却很谦和低调。 他官至营参谋长,回老家后丝毫没有架子,与男女老少嘻嘻哈哈聊天。 他在距离老家不远的衡水任职,从来没有用手中权力给家人办过事。“马车社”“轮胎厂”有他乡邻、忘年交杨金伏,他对其严格要求,有什么脏活、累活都让杨去,从来没有照顾过。 他在老家村里建了房,家安在了村。他哥哥是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不但不给村里提任何要求、添任何麻烦,而且,经常帮助村里办一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