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62|回复: 10

[随笔] July2018中国旅游随笔【十】 我还算不算北京人(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uly2018中国旅游随笔之六  我还算不算北京人(中)】


这次与儿子旅游本没有计划在北京停留。想看想去的地方越来越少,想找能找的人也越来越少,尽管微信群引发了发小聚会潮,早已模糊忘却关闭的人生又被重新打开,然而时间和空间筑造起的鸿沟终究难以跨越。

那间曾经安放过一个家的小公寓在2010年就卖掉了。认识的人都说卖早了卖亏了,可我倒觉得还是卖掉了踏实。能唤起的美好记忆景物渐去渐远,令人啼笑皆非的建筑“大手笔“琳琅满目,看当年故土为陌路,物换星移几度秋。可儿子又说起了北京烤鸭。这是几次在京城里唯一能让他惦记着的东西。他不登长城不逛故宫就认全聚德便宜坊,这次他找了一家英国名厨开的以北京烤鸭为原型的京雅堂。

找到两位交往五十多年还未曾遗失的闺中好友一起进餐,在无梦的故乡里这是仅存不多的温情。一众大小交错杂乱纷涌的脚印从少年时走来,时而若即若离时而形影相随,直到白头之年尚存的几位便是相知了,真实见证着彼此的青春。难得一聚,品尝美味之余又凭添出多少历史的感慨。再说也吃了人家好几顿了不是?

餐厅地处繁华却鲜为人知食客寥寥。京味菜肴却西式服务,很让儿子赞誉,称为此行的最佳侍应生。南北一路吃下来最不喜欢的就是服务。装饰华丽的餐馆却用推车和丑陋的塑料盒收拾餐桌,一路油污叮咣扫人胃口。各地侍应生大多缺少风趣优雅,一式的呆板应付,不知是薪俸太低教养不足还是国民性如此,因为美国的中餐馆也基本如此,港人开的好一些仍不上档次。此间烹饪很精致,不过一动筷子就吃出了鸭子不如从前。不是厨师功夫不到,鸭肉滑嫩鸭皮酥脆却无多少鸭香,据说如今养鸭子比种韭菜还长得快呢。

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俩一位是京城名校教授,一位是大报高级记者,都为本地很有成就地位的高端人群。我不求上进,尽管成为了当年最被我们看不起的“家妇”,却也并无尴尬,毕竟到了这把年纪。叙从前讲现在,大家脾气秉性依旧,品味格调不改,话题从父母儿孙到健康保养,只是避开社会政治话题。之前先生屡屡提醒过口无遮拦的我,作为局外人回去说话要得体,小心不要扫了他人的兴,毕竟人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何必要给朋友家人凭添诸多无奈。话虽如此,他未必比我做得更好。先生北京的朋友多是年轻留学时的同学,几十年谨小慎微爬上来,职位都在司局级以上。他们聚会吃饭不离外事话题,先生说张口必有碰撞,一句信息不对称惹恼了堂堂外交官。而我的朋友没有官僚味,也没有信息问题,在一起从开店到打烊好似仍未尽兴,烦得儿子独自早早离去。

儿子最后一天要吃北京的豆浆油条,当然这也是我的最爱,于是满口答应,以为小事一桩。过去文化部大院门口就有一家,顶着冰冷的西北风掀开厚厚的门帘进去,一碗滚烫的甜豆浆,一根刚出锅的大油条,吃完嘴一抹,厚实的大衣裹住浑身的热气跑去办公室,那叫一个爽。还有人民出版社门口买烧饼炸糕的小屋,办公室玩笑打赌,输了的就买那里的炸糕,炸糕酥糯甜香,多少个都吃下去。可毕竟离开近三十年地面不再熟悉,还好有了大众点评,永和豆浆就离酒店几百米,晨风中兴冲冲走过去,一愣,饭馆消失了。问街边锻炼的大爷大妈,他们相互对视,有说隆福寺吧,有说前门大街吧,有说好像都没有了。问那你们平时都不吃豆浆油条了吗?他们彼此笑笑说,有日子不吃了。北京人不吃豆浆油条改吃牛奶面包啦?难怪去年从中国来我家作客的北京人进本地中国北方餐馆上来就点两套煎饼果子。都笑他到美国晚餐吃煎饼果子,他说好几年没吃过了,就想这一口。京城大张旗鼓清理低端人口,不想连带着把高端人口的日子一块儿也给搅了。

微信群中找到挨着王府井报房胡同住的发小,想不到也难为了他们,两口子你来我去一个说这里有,一个说早拆了,最后还是决定就近到东安市场小聚,有啥吃啥吧。

自北平到北京,城市就离不开一个“拆”字。从千年的城门城墙牌坊寺庙到百年的教堂戏楼胡同四合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朕即天下,有啥不敢拆吗?小时候住在民国时期的东单外交部大院里,穿两条胡同就是东安市场,有吃有喝有热闹,是我吵着闹着要去的地方。后来搬家离得远了,要乘9路汽车买七分钱的票到王府井,可偶尔也会和同学一起磨鞋底走去逛街,为的是省下两根冰棍钱。再后来有了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东安市场停业扩建,再开张后改名东风市场,许多好吃的东西就都没有了,五芳斋、东来顺和一家卖奶油炸糕红豆粥的小店留了下来,但也都被改造成了工农兵的革命情调。最令我耿耿于怀的是被称为紫雪糕的冰激凌从此消失,十年后再次面世时我已经二十三四岁,兴奋之余看到价格从两毛五涨到了一块,犹豫再三转了好几圈才下决心买下一只,那时月薪40元。

不知是哪年从美国回来就再看不到东风市场了。新起的大楼虽然命名新东安市场,不过是个同名同姓的陌生地方,还不如对面的百货大楼,虽经整容化妆却还能认出当年的模样。和遍布祖国各地的大型商厦一样,这里同样是国际名牌的荟萃之地,可数的几家中国名牌也都照着欧美同类的样子着装打扮起来,小吃楼层一间间走下去,竟多为日韩风味。厉害了我的国呢?好不容易找到一间中餐小吃,情愿与否就是它了。从来没想到如今在东安市场找中国小吃比文革时代还要难,有点进入阿里巴巴珠宝洞穴却忘记密码的感觉。

发小见面自然会有一番兴奋。从幼儿园时的故事说起,直到退休后的七零八碎。我们五岁在外交部幼儿园相识,之后她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圈子。外交部的小学,外交部的父母公婆丈夫,外交部的工资宿舍退休金……她真的没变,就算几十年没见面,人海之中我还是能一把抓她出来。张口说话也还是当年外交部里同志们正正经经的味道,像是无意中打开了童年时的箱柜,被遗忘的过去一把抓住我,让我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0 收起 理由
密之那 + 2 赞一个!
彩色风筝 + 5 赞一个!
汉风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3-1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魏淑芬老师July2018中国旅游随笔【十】 我还算不算北京人(中)   晚上好
发表于 2023-3-1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不假,不过这“三女”与彼“三女”不同的是“戏文”不同,否则尽管她不会拂袖而去,但定会大加吐槽这次会面的。有种说法说女人的语言系统比男人更灵,因此,能说,会说。这不,此处就验证了——“先生说张口必有碰撞,一句信息不对称惹恼了堂堂外交官。”,难怪近年来女官员越来越多,甚至都当了什么首相之类的头头什么的。
    有意思的是以前中国人出外时,总会有不少“外事教育”的内容,其中就有不与老外谈论某些话题,以免惹人不适。现在倒是“入内”也有“入乡问禁”一说了,哈,世事难料。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还是“有言在先”的,勿谓言之不预也——老祖宗厉害。
    “厉害了我的国”——这也太厉害了吧,如此新鲜,刚出锅的东西都学会了。这是在美国就能见到的词句还是进来后才见到的?估计好多人到现在都还不会用呢。也确实是出现了不少“厉害了”的事和物,惊且异的感叹可以理解,不过“带节奏” 的话就不如认认真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自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魏淑芬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3-1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过境迁,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您采的题头照片很有深意呢。
发表于 2023-3-1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学习!
发表于 2023-3-1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事全非, 时过境迁, 祖国发展很快,快得眼花缭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3-3-12 18:02
拜读魏淑芬老师July2018中国旅游随笔【十】 我还算不算北京人(中)   晚上好

谢谢晨星老师关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洞 发表于 2023-3-12 20:05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不假,不过这“三女”与彼“三女”不同的是“戏文”不同,否则尽管她不会拂袖而去, ...

谢谢点评交流!
有些话不便明说,懂的人自然会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风【唐山】 发表于 2023-3-12 21:17
时过境迁,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您采的题头照片很有深意呢。

谢谢关注点评和加分鼓励!
我很喜欢这种极简风格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3-3-13 12:47
欣赏!欣赏学习!

谢谢关注欣赏!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4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