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3-2-9 05:58 编辑
《古稀新城写新书》续作家与作家的“三问答”
我与杨新城都是作家,近日,年逾古稀的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根深扎沃土 这里是衡中》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坐到一起聊这部著作,其中有三问三答,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问为什么这么费力?我们两人退休前大部分时间是做党委办公室工作,退休后写作。我写历史文化,他写小说。 众所周知,小说依靠社会生活积累而创作,而报告文学要采访,需要下大功夫捞材料,要真人真事。他已经出版发行小说《位子》《布局》《谁主沉浮》等著作,为什么还要写这部费时费力的报告文学呢? 他说:我写“衡中”即衡水中学,因缘有四:1.这个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四线小城里的中学,名震华夏,扬名海外,是衡水的一张响当当靓丽的名片。70多项国家荣誉称号在这里落户生根、8枚国际奥赛金、银牌、307枚全国奥赛金、银、铜牌在这里闪闪发光。2.老百姓有口皆碑,每年都有上千名莘莘学子鲤鱼跳龙门,走进国家211、985大学的校门,更有1900多人跨进了清华、北大的门槛。该校学生毕业后若干人成为国家级精英。3.媒体、网络中的“衡中”有千万篇,有褒有奖,真相如何?成功在哪里?鲜有诠释。4.我是作家,有责任写他、予以诠释。 我的感悟:作家的责任,应当如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说:“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他诠释“衡中”的成功,可以为我国教育提供借鉴。 二问怎样写成这部书?他回答,我在学校里蹲点调研100多天,与学校诸领导、不同学科的老师、不同班级、现在校、往届毕业的学生及家长、保安、炊事员、楼管员等100多人进行了座谈,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挖掘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修改3次,写成了这部2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 我的感悟:作家应当如柳青、浩然等那样,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之中,他就是这样做的,应当点赞。 三问退休后怎么生活?退休后怎么生活,我们两人有同感,除去注意自己身体健康外,再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才好。他写这部书就是做有益的事。 我的感悟:退休后,要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继续做些有益的事。退休前,他是衡水市市委副秘书长,我是冀州市市委(今冀州区委)副秘书长,都是退休后继续写作。 我们两人40年前因为写作相识,直到今天往来没断,我们的共识是:写作,一是可以给社会进步有益影响;二是可以防止脑萎缩;三是可以坚持学习;四是可以继续接触社会;五是可以益寿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