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品莲花 于 2022-12-12 04:17 编辑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有人叙说被人找茬欺负,委屈、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说:止!念佛。佛是什么时候念的?世事虚幻,何必计较?一句弥陀,委屈全消。有讲:“别人气我我不气,气下病来没人替。”做智慧人,切莫愚痴!
昨天我们学习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题的前两个字——“佛说”,今天将继续经题的学习。
首先来看“观”字。“观”是观想、观照的意思。《十六观经》里的“观”,即是转识成智的方法。为什么观想能转识成智呢?想要明白这个道理,就得先了解什么是识、什么是智。
识是我们的分别妄想心,念念被六尘境界所转,所以是凡夫的境界。智,是佛的般若智慧。在《观经》当中,世尊教我们观想阿弥陀佛,就是教给我们转这念凡夫心成佛的心。当我们这念心作佛想时,就是佛的境界。仅举第九观为例:“……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这就是“观”字之妙啊!
但凡夫的心非常散乱,很难专注一境,修观难以成就。因此,从第十四观开始,世尊慈悲特为我们开示了九品往生观,并在十六观之前就告诉我们净业修行的正因——净业三福。
“无量寿佛”指阿弥陀佛,即极乐世界的教主,华言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照遍十方世界,所以叫无量光。又因寿命无量无边,所以又称为无量寿。《观经》详细阐述了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方法,现在经题中只提到观无量寿佛,这是举正报来收摄依报,叙述教化主来包含徒众。
下面我们来看通题——“经”字。 “经”,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契,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每部经都有它契机的众生)。就净土经典所对的机来说,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文殊、普贤菩萨,下到愚钝凡夫,只要具足信愿、至心称名,都可以往生极乐净土。
“经”有“贯、摄、常、法”四义。通括来说,佛经以教法文字来贯穿种种义理,就叫做“贯”。所说的法能摄持人心,把人心安置在正道中,叫做“摄”。法义历经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叫做“常”。一切众生都要遵循佛经所出示的方法来达到佛地,这就叫做“法”。 接下来,再别就净土法门来谈“经”的四义。 贯:这是说《观经》的文字,像线一样贯穿起极乐净土的事、理、因、果等一切深广义理。
摄:这部经能摄持无量众生的心,把无量众生全部摄入弥陀大愿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究竟的安乐。
常:这是说阿弥陀佛一乘大誓愿海,以及从佛心中流现的净土妙法的真谛,永远不变。 法:十法界众生都遵循这条信愿的妙道求生西方净土,一生到净土就能保证成佛。
我们再来看这部经的译者: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疆良耶舍。 “刘宋”:这是译者所处的朝代,由南北朝时期刘裕开国所建。 “西域”:指现在的印度。 “三藏法师”:凡是博通经律论三藏的法师,皆可称为三藏法师。
“疆良耶舍(华言时称)”:印度的一位出家人,精通三藏。宋文帝元年(公元424年)来中国,住南京钟山(也叫紫金山)道林精舍。曾翻译《观经》及《观药王药上经》等经典。
为什么在此要特别说明《观经》的翻译人呢?我们在读诵经典的时候,不仅要感念佛陀对我们的恩德,同时也要感恩翻译经典的大师们。没有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今天学习这部《观无量寿佛经》,了解九品往生,也是不可能的。
至此,我们已经对这部经的全名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学习经题,相信大家能进一步认识到《观经》的殊胜,并对后续“九品往生观”的学习建立起兴趣和信心。 正可谓:
念佛人,心要诚
脚踏实地福慧增
一句弥陀念起来
知恩报恩利众生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